政工云为生命线加载数据链
2016年03月17日 08: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3月17日第927期 作者:谈志兴

  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提出,“顺应信息化大趋势,建设信息化政工、大数据政工,切实为政治工作注入时代元素,为生命线加载‘数据链’。”大数据政工是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军队政治工作新的形态,是为生命线加载“数据链”的系统工程,是推进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军队大数据政工建设,对于增强政治工作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践行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大数据政工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军队大数据政工,笔者认为,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基于大数据理念和技术进行预测、决策、指挥、实施、监督、评估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是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军队政治工作的一种工作体系与工作方式。军队大数据政工是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论述,借助大数据理念和技术,以信息系统为大数据搜集、分析的依托,基于数据预测、决策、指挥、监督、评估,网上网下结合开展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

  军队大数据政工和传统政治工作相比较,两者主体、客体、目的、任务完全相同,区别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思维理念不同。传统政治工作的根本作风和方法是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要求不唯书、只唯实,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教育和组织群众,具有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大数据政工在坚持这些思维理念的同时,更加突出以数据为依据,以信息化为支撑,以法治化为准绳,以科学化为目标,强调“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更强,信息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更高。

  二是运行模式不同。传统政治工作运行主要依靠严密的组织体系、高度的党性原则和严格的纪律,维系政治工作运行的这些要素一旦出了问题,政治工作运行就会出问题。军队大数据政工则是信息化政工、法治化政工,其运行依赖的是信息化、法治化、标准化和信息系统以及大数据技术,运行模式的信息化、标准化和法治化成为大数据政工的基础,大数据政工运行模式体现的是科学、系统、法治、规范、精确,人们围绕着规则和程序办事,工作循于法规标准,秩序统于法规标准,忙乱止于法规标准。

  三是工作规划、决策所依据的信息不同。传统政治工作规划、决策依据的信息是上级文件、军事实情、经验习惯等,而大数据政工所依据的是对军队政治工作及其相关领域数据的“大记录”的分析,也就是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开展军队政治工作规划、决策。无论开展思想工作还是组织工作,所依据的都是大数据;通过对军队干部和人员“进、出、升、训、调”等数据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军事人力资源政策,保证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人才需要,同时也防止用人上的腐败;通过对军队人员日常活动大数据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预防犯罪工作和纪律检查工作等。

  四是搜集信息的方法手段不同。传统政治工作搜集信息主要依靠制度和人的力量,如谈话谈心、座谈交流、思想汇报、读书笔记、民意测验、述职述廉、问卷调查等,大数据政工搜集信息则主要依靠信息系统、数据库和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来自人们在互联网和军队网络活动的信息、数据和“痕迹”,也来自人们留存在各种数据库、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大数据不仅有过去的数据,也有实时的数据,不仅有政治工作的业务数据,还包括政治工作的主客体、与政治工作相关业务的数据。

  五是绩效评估方法不同。传统政治工作的绩效评估主要是横向观察、纵向比较,更多是凭印象和感觉,很少也很难开展有指标体系的量化评估。大数据政工则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绩效评估方法,通过搜集军队组织和人员在政治工作开展前后的大数据,进行大数据比较,从而准确评估政治工作的绩效。

  大数据政工的建设目标

  推进军队大数据政工,原动力是大数据时代政治工作快速、精确和科学化的要求,是信息化战争的牵引,确保践行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军队大数据政工建设的最终目标。

  一是形成科学有效的政治工作数据搜集、分析的方法体系。军队大数据政工建设首要目标是建设多渠道的、多样化的大数据搜集方法手段,从而获得丰富的政治工作大数据资源。同时,对政治工作大数据资源的分析是军队大数据政工的灵魂。大数据政工建设应坚持科技与人文结合的跨界思维,坚持党性原则与科学性要求相结合,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坚持统计学分析理论与军队政治工作学理论相结合,研究探索如何用好数据科学和统计学方法手段,针对结构复杂、来源多样的政治工作大数据,建立有效的统计学模型;研究探索如何使传统统计方法应用到政治工作大数据分析上,使其能够承受巨大的计算量和存储量;研究探索如何从数据中把官兵思想和政治工作信息、规律提取出来,从而形成政治工作大数据分析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体系。

  二是形成快速、精确、科学、高效的政治工作管理体系。在政治工作大数据共享的前提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引导政治工作前进的将是“基于实证的事实”,而不是“教条、直觉和经验或者局部数据”。政治工作的决策方式将从“教条、直觉和经验型”向“事实和数据型”转变。大数据政工立足于信息系统和大数据技术,针对部队一段时间的中心工作和政治工作的职能定位,立足于政治工作指挥、控制、决策所需的数据,进行实时收集、传递、处理、控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官兵思想、心理和士气做出预测,对政治工作开展的时间、方式、内容进行计划,对政治工作的作用发挥进行评估,从而生成可行性强的决策方案,能够有效减少因为人的认识局限而带来的政治工作决策失误。政治工作的指导方式将从“集中突击式”向“法治常态化”转变。随着大数据政工建设的深化,政治工作运行模式、方法手段、指导方式的法治化、标准化将成为现实,政治机关的工作将由人工模式走向信息化模式,向按照法规标准程序办事、检查督导落实、数据统计备案为主转变。

  三是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军民融合的政治工作格局。政治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精神文化需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规律。政治工作要奔着官兵的现实问题和活思想去,找到穴位、把准脉搏、打准鼓点,有的放矢。这些都需要能够反映官兵的现实问题和活思想的数据分析的支持。而这些数据的取得需要军政军民融合,需要部队、社会、家庭的衔接,需要互联网、军队信息网络、全军政工网的配合,需要对官兵在PC、移动终端(APP、微信、微博等)等网络活动空间数据的收集分析。政治工作的开展同样要有全方位的视野、宽领域的作为。因此,大数据政工建设要将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军民融合的政治工作格局作为重要目标。

  大数据政工数据资源建设途径

  军队大数据政工属于新生事物, 建设大数据政工,实现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这一切的基础都是数据。因此,必须抓住数据资源建设这个关键。

  一是数字化军营建设。数字化军营是政治工作大数据资源的宝藏,持续完善数字化军营建设,应克服前期数字化军营建设中设备使用程度低、数据价值挖掘少的不足,加大对设备的维护、使用,强化对数据的存储与分析挖掘,发挥数字化建设的最大价值。实现部队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组织功能发挥、官兵思想动态实时化数字化记录存储、数字化分析管理。

  二是政工信息网络系统合并优化。推进大数据政工建设,必须破除本位主义和部门利益的阻碍,强化顶层统筹,统一建设标准,将各业务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升级,将原本条块分割造成的信息孤岛连成一片充满活力的数据大陆;按照网络共享理念,明确定位,梯次配置,分工合作,有针对性建设,最后形成有高度共享的局面。

  三是建立官兵数据“一张卡”工程。应当整合军人身份证信息、军人保障卡信息、军人证件信息,形成军人信息“一张卡”,在确保军人基本信息准确完整的基础上,与军事部门相对接,实现个人军事素质数据的更新及时、准确完整;与保障部门相对接,实现保障的准确及时;与培训部门对接,实现人员的选拔培养准确;与地方有关部门对接,确保军人社会活动的数据完整、安全。

  四是实现政工数字化网络化。数据要能够被利用,必须上网、在线。写在纸上的数据,难以发挥作用。将政治工作的文本、图像、声音、影像等模拟信号信息,转换为能被计算机有效识别、描述和处理的数字信息,是军队大数据政工建设的基础环节。要抓紧政治工作原生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将现有政治工作纸质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上线共享;要抓好政治工作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处理,通过推行网上办公、无纸化办公,将包括政治工作在内的部队建设的所有业务工作网络化处理,并将工作数据和事务处理痕迹进行备份存储。这样,在提高工作效率与透明度的同时,又能进行政治工作的数据积累,逐步建立起政治工作的业务数据库。

  五是加强移动终端开发。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发布,正由传统报刊、电视以及电脑网络终端,转型到便捷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在军队,政治工作移动智能终端的开发与使用,也已经在部分单位变成现实。数字终端时刻记录着官兵的上网痕迹,反映着官兵的思想动态,同时也反馈着政治工作的效果与得失。要在保密的前提下加强军队官兵智能数字终端的开发与使用。可以依托“星网工程”建成政治工作的无线局域网,使官兵成为政治工作“星网工程”使用与受益的“满天星”。

  六是建立政治工作“大数据云”。云计算为军队大数据政工的数据搜集和分析提供了可能。大数据政工建设应当根据云计算、云存储的原理,建构“军队政工云”,为大数据政工提供云服务。考虑军队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军队政工云”应当是属于私有云端网络性质。“军队政工云”的依托是以全军政工网为主体的军队信息网络数据,国家提供的公共数据,军地一些机构提供的专项数据等。应考虑由军委有关部门牵头建立政治工作“大数据云”领导体制,合理分工,统一标准,共建共享。在军委有关部门建立面向全军的政治工作数据资源中心,依托各大单位建立多个不同方向的政治工作数据副中心,在旅团等基层单位建设众多的政治工作数据源,让各基层单位和全体官兵成为政治工作数据建设的源头活水。大数据信息资源建设还要加强军民融合,积极吸收政府公共数据和社会机构的有关数据资源,开发完善涉军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建立军地协作的涉军舆情应急处置机制,通过对全面数据的有效融合,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军民融合的政治工作格局。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军事信息管理系)

责任编辑:liangrui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