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先秦齐地法家思想资源
2023年10月27日 10:4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0月27日第2760期 作者:记者张清俐

  本报讯 (记者张清俐)10月14—15日,由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法学院与中国先秦史学会法家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稷下学与先秦法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法家研究会第六届年会在山东淄博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先秦法家学说所蕴含的内涵及其与诸子百家思想的渊源等议题展开探讨,对先秦法家学派中齐地法家的思想文化尤为关注。

  法家学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家兴起具有地域性与时代性特征,后世根据思想来源地的差异将其区分为三晋法家与齐地法家,前者以峻急著称,而后者则以宽和见长。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胡兴禹表示,齐地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孕育了齐地法家宽严相济、中正平和之特质,体现了先秦法家的多样性。

  后世目录学家将先秦齐国改革家管仲所著《管子》一书著录在诸子法家类,是研究法家学说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中国先秦史学会法家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蒋重跃认为,《管子》的思想,继承了逐鱼盐之利、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齐国传统,是自成体系的,但用战国以及后世的学术眼光来看,则显示出礼法并用、刑德兼养、文武相济、王霸一体的特征。战国时期,秦国的改革和崛起主要得益于三晋法家思想;而西汉建立后,齐学大行其道,以博大的胸襟、包容万方的气度、百折不挠的韧性,在中华文明奠基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经过考古学者的持续发掘和考证,先秦齐地兴起的稷下学宫的位置得以证实。在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志民看来,稷下学宫对先秦法家学派和理论体系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是齐地法家由齐国政治家的治国实践上升为学派理论体系的重要文化土壤。正是在此形成兼收并蓄、融合各家思想的法家学说,主要体现为道法结合、礼法结合。

  谈到稷下学宫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政治形态转变的关系,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任剑涛认为,从政治的角度看,稷下学宫将不同思想流派的治国主张聚合在一起,为国家的治理聚集思想资源,让政治思想服务于政治需要的趋势有了浮现的契机。

  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缔造了秦帝国,但后世往往也将秦政、法家与暴政联系在一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马小红注意到,汉代及后世政治家、思想家对法家与秦政的反思有一个从制度到理论的过程。这些反思使秦创立的皇帝制度从“无限皇权”转变为“有限皇权”,主导思想从法家独霸转变为以儒为主、杂糅各家,古代的中央集权制由此而得以延续完善。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