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是保障欧洲一体化的基础
多重危机令保护主义盛行
2016年03月16日 08: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3月16日第926期 作者:本报记者 姚晓丹

  自20世纪50年代初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以来,欧洲已经在一体化的道路上走过了60余年的路程,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资本和人员的流动使欧盟各成员国彼此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为欧洲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近年来久拖不决的公共债务问题、复苏乏力的经济状况以及在难民问题上的意见分歧,使得欧洲一体化进程受到从未有过的民意冲击,令欧盟和欧元深陷信任危机。

  3月7日,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法国经济形势观察研究所研究部主任热罗姆·克勒埃尔(Jér?觝me Creel)在学校官网发文表示,受多重危机的影响,欧盟和欧元的未来令人担忧,有必要采取措施恢复欧盟各国的团结,为欧洲一体化建设和欧盟的未来提供保障。

  欧洲一体化受到挑战

  克勒埃尔表示,欧盟经济复苏缓慢,部分成员国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成员国彼此之间存在的不平等等问题,给欧盟成员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引发了人们对欧洲一体化的质疑。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国内的政治论战,使欧洲一体化建设所面临的舆论环境不断恶化,欧盟在某种程度上已到了崩溃的边缘。除受到广泛关注的英国“脱欧”问题外,德国联邦宪法法院也对欧洲央行所采用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直接货币交易”(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 OMT)不断提出质疑,认为采取这种措施违背了欧盟有关章程的规定。同时,为了应对难民问题,部分申根区范围内的国家重新开始进行边界管控,这影响了该区域内的人员自由流动,导致了申根区的碎片化。

  巴黎政治学院社会学教授埃托尔·雷科希(Ettore Recchi)对本报记者表示,英国并不是欧盟成员国中唯一存在反欧盟问题的国家。德国和法国都将在2017年进入选举年,法国民意调查表明,极右翼党派的代表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共和国总统的位置,而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代表玛丽娜·勒庞(Marine Le Pen)一向主张限制移民、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甚至退出欧盟。若她在大选中获胜,德国其他类似政党势必效仿,在选举中利用南欧国家的公共债务问题和难民问题为竞选造势。即使他们不能在选举中获胜,也可能会加深民众对欧洲一体化和欧盟的疑虑。

  经济状况不佳是欧盟受质疑主因

  雷科希和克勒埃尔都认为,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众多欧盟成员国经济状况不佳,存在庞大的公共债务,部分成员国还可能面临新的财政问题。雷科希认为,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部分成员国的领导人将有可能采取保护主义措施,甚至放弃欧元,恢复使用本国货币。在难民问题的影响下,申根制度受到严重冲击,这可能使欧洲一体化的两个标志性“引擎”都受到破坏,也将导致那些脆弱的边缘国家被疏远,降低民众的认同感,对欧盟内部的团结及未来的存续产生不利影响。

  克勒埃尔表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希腊债务危机的过程中,比起欧盟的集体利益来,部分欧盟成员国选择了保护本国利益,这影响了欧盟的团结和欧元的存在基础。而欧元本身在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原始缺陷。它具有非常强烈的象征性和政治性。由于欧洲一体化建设并未完成,没有统一的财税政策来支撑欧元的存在,使得各国政府无法通过税收来回收和分配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各成员国之间的不平等。

  欧盟需探索经济发展新途径

  克勒埃尔认为,欧盟需要找寻新途径使欧洲的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例如采取更多的保持金融稳定性的措施等,使一体化的欧洲成为促进所有成员国发展的“引擎”,这样才能缓解人们的担忧以及对欧盟、欧元的质疑。

  雷科希则认为,尽管受到种种质疑,但欧盟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有关学者在来自6个不同欧盟国家的公民中选取代表性样本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各成员国之间社会关系的联系紧密程度超过了预想。调查发现,1/6的受访人员已经在其他欧盟国家连续居住过3个月以上;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曾经在过去两年中到访过至少一个其他成员国,这种访问包括了度假、职业需要或者在亲友家的短暂居留;超过3/4的受访者会通过网络或者电话联系居住在其他成员国的亲朋好友;超过三成的受访者经常通过网络在国外购买商品或者进行与其他欧洲国家有关的资金转移操作。这说明,一体化的欧洲已成为相当一部分欧洲人的日常生活背景。欧盟有关机构和各成员国政府应当帮助人们意识到,欧洲一体化建设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便捷,从而增强团结,稳定欧盟存在的基础。当然,与此同时也应当加强研究和制度建设,减少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失误。

责任编辑:韩慧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