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难民安置计划难见成效
排外情绪蔓延 内部分歧明显
2015年10月21日 08: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0月21日第827期 作者:本报驻伦敦记者 姜红

  近日,难民危机在欧洲引发的争论日趋白热化。10月14日,德国《明镜周刊》(Der Spiegel)官网称,近几周来,“伊斯兰恐惧症”、反对接收难民的“佩基达”(欧洲反伊斯兰化)运动在德国卷土重来。该报道称,此次运动来势汹汹,德国官方担心这种排外情绪会向更广泛的社会层面蔓延。

  尽管欧盟已经通过12万难民安置计划,默克尔政府愿意接收较多份额的难民,并将加快处理难民申请的速度,但是德国内部对于接收难民的态度有明显分歧。《明镜周刊》此前称,德国保守势力在难民问题上对默克尔持反对态度。

  不仅如此,还有民调显示,56%的德国受访民众认为前来寻求庇护者数量过多,只有19%的人认为德国还有空间接收更多难民。

  排外情绪在欧洲蔓延

  事实上,德国并非个例,欧洲其他国家内部对于接收难民也态度迥异。“在很多国家,移民都是一个敏感话题,而且还有排外的党派趁此增加声势。”位于比利时的欧洲政策研究中心(CEPS)主任丹尼尔·格罗斯(Daniel Gros)对记者表示,尽管默克尔对难民表示欢迎,但是随着每天有成千上万的难民涌入,这一态度正迅速失去支持。

  法国加布里埃尔·佩里基金会(Fondation Gabriel Péri)主席阿兰·奥巴蒂亚(Alain Obadia)对记者表示,近几年来,法国的排外情绪随经济危机的到来而有所加剧,法国极右的“国民阵线”主张“法国人优先”、“民族优先”,而难民危机也被拉入到这一问题中来。法国有一部分声音认为,法国无法接收难民并为其提供工作。

  “欧洲对于难民危机的反应显然不太一致,一些国家对于难民持欢迎态度,而另一些并非如此。即便在同一个国家,在公众以及执政党层面均存在明显分歧。”伦敦大学移民及流散研究中心教授理查德·布莱克(Richard Black)对记者表示,尽管有人一再强调要从过去的难民危机中吸取教训,但是目前几乎没有迹象表明真的有人愿意这样做。而且,由于人们对于最佳应对政策也意见不一,欧洲在很大程度上摇摆不定。

  难民危机的产生究竟是谁之过?奥巴蒂亚表示,此次难民危机产生的根源,正在于西方国家前几年采取的军事行动。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叙利亚战争的升级。”格罗斯对记者表示。

  布莱克对记者分析到,造成这次欧洲难民危机的因素有很多,最明显的就是叙利亚局势的持续恶化;另外,还有其他国家,尤其是乌克兰和厄立特里亚等地的持续冲突。这些流离失所的难民看到叙利亚的僵局,认为自己短期内无法回到家园,因而另找出路。

  布莱克表示,此次欧洲难民危机问题中有两点往往被忽视。第一,邻近国家,尤其是土耳其、黎巴嫩和约旦,已经接纳了大量难民且疲于应付,在土耳其和黎巴嫩,难民问题已成为加剧其政治不稳定的因素;第二,欧洲出现新的用工需求,因而现在涌入欧洲的不只是难民,还有所谓的“经济移民”。

  欧盟难民安置计划需改进

  在各方意见不一的情况下,欧盟通过的难民安置计划成效将会如何?格罗斯表示,难民安置计划是欧盟首次做出的一种尝试,只能是逐步实施,否则成员国可能会阻止一切。尽管从理论上而言,该计划是强制性的,但是实际上欧盟无法强迫各成员国接受。因此,现在还无法判断该计划将会如何实施。

  布莱克则认为,考虑到欧洲各国政策的差异以及民众观点的分歧,这一计划恐怕很难取得成功。此外,从历史经验来看,由于这种难民安置计划往往是在大量难民已经到达某地后才对一小部分进行重新安置,所以大多为时已晚,且效果不佳。

  目前,欧盟有针对难民保护的“都柏林体系”,而根据其要求,由难民最先入境的欧盟成员国负责处理其避难申请。格罗斯认为,现在这一体系已经站不住脚。

  布莱克表示,“都柏林体系”有其自身的缺陷,因为一些国家凭借自身地理及公共政策等因素,在第一时间阻止个人庇护申请。“都柏林体系”背后的原则没有本质的错误,但这些原则无法反映现实。

  “要建立新的机制尚需几年时间,进行相关改革对于未来难民处理问题至关重要,但是对于解决当前的危机而言为时已晚。”格罗斯说。

  欧盟内部一致是关键

  布莱克提出应对难民危机的两种措施。一是欧洲各国以及其他地区采取合作的方式解决发生在叙利亚、乌克兰以及厄立特里亚的危机。目前来看不太可能立即实现,因为无论是各国之间还是一国之内,对于叙利亚等问题的解决方式鲜有一致意见。二是各国采取措施,向公众保证能处理好难民问题。然而目前这同样不太可能实现,而且由于各国对待难民的立场比较矛盾,反对移民者会趁机宣扬危机已经失控。

  格罗斯建议,目前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管理欧盟外部边境;二是建立一个公平的难民分摊机制。欧盟边境国家需要获得更多支持以管理边境。此外,还应当建立欧洲边防警卫系统等。这其中关键是要采取具体的步骤,使成员国看到欧洲层面上的一致决议对其更有裨益,不仅是在临时性举措上需要达成一致,在更广泛的层面上也需要达成一致。

  (本报伦敦10月15日电

  

责任编辑:武勇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