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志认同层次影响政治共同体建设
——以二战后的德国为例
2023年09月05日 09:5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9月5日第2728期 作者:林纯洁

  国家标志又称国家象征,象征着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尊严,在构建国家形象、形成国家认同、增进国家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以往研究所忽视的是,不同的国家标志,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因此,从学理上探讨国家标志的认同层次,对于深入理解国家标志的内在差异性,切实发挥国家标志在政治共同体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标志的类型与认同层次

  国家标志分为官方国家标志和民间国家标志。官方国家标志包括国徽、国旗和国歌等官方正式设立的国家标志,在外交和内政场合作为国家的正式象征。民间国家标志包括民众认可的代表一国历史文化的建筑、艺术品、动植物等形态的非官方设立的国家标志。官方国家标志具有明确的限定性,通常会因政权更迭或国家性质改变而改变;民间国家标志则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较少因政局变化而变化。

  在这些国家标志中,国徽、国旗和国歌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它们作为现代主权国家的标志,在不同的场合分开或搭配使用,既是国家的象征,在各种政治仪式中频繁出现;又是民众对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与对政权合法性的认同直接相关,在建构和巩固爱国主义的国家意识形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徽等国家标志最先产生于欧洲,因为欧洲是民族国家和现代国际关系体系的诞生地。在这些国家的产生和交往过程中,诞生了国徽、国旗和国歌构成的国家标志体系。

  随着欧洲文明的扩张,现代国家标志体系向全球传播,新进入国际体系的国家都逐步采用了象征本国的国家标志。由于历史和现实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民众对不同国家标志也产生了不同的认同度:第一个层次是不认同,即否认该标志的合法性和代表性;第二个层次是消极认同,即对国家采用什么样的标志不关心或无所谓,但不拒绝在必要场合使用;第三个层次是一般认同,即认同国家标志的官方地位;第四个层次是积极认同,即高度认可该标志作为国家的代表,积极主动地运用该标志表达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二战后德国国家标志的认同情况

  由于近代以来德国独特的历史进程,德国民众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的国家标志有着不同的认同度。德国是欧洲民族国家体系中的“迟到者”,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才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20世纪是德国的剧变时期,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魏玛共和国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危机、纳粹的极权统治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盟国的分区占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分裂与统一。每次剧变都会导致德国国家标志的变化。德国目前采用的是黑鹰国徽、黑红金国旗和国歌《德国之歌》,德国民众对这三种国家标志的认同度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针对德国民众对国家标志的认同度,研究机构做了多次民意调查,以此观察德国民众对国家的认同程度。1951年,联邦德国阿伦斯巴赫民意调查研究院在民意调查中的问题是:“我们的国旗是黑红金,您更喜欢黑白红吗?”显然,这个提问非常具有倾向性。结果,37%的德国人选择了黑白红,20%的德国人选择黑红金,还有43%的德国人认为无所谓或没兴趣。这表明:为数不少的德国人对历史上德意志帝国的黑白红国旗积极认同,联邦德国的黑红金国旗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认同。这其实是德国历史上“国旗之争”的后续影响。魏玛共和国国民议会在制定宪法、讨论国旗时,共和派主张采用象征自由与统一的黑红金,保守派则主张沿用德意志帝国的黑白红。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妥协,国旗为黑红金,商船旗为黑白红,旗帜左上角加黑红金条纹。在魏玛共和国遭遇经济危机和政局动荡的背景下,这个妥协加剧了这一时期的旗帜争议和政治分裂,并影响至联邦德国。联邦德国继承了魏玛共和国的民主制度和国家标志,而民调结果体现了部分民众对历史上强大的德意志帝国的积极认同,以及对魏玛共和国和联邦德国的否定。这次调查中,近一半民众认为无所谓或没兴趣。这种对国家标志的消极认同表明,德国民众对国家或政治有一种疏离感,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国家和国家标志的认同危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纳粹统治期间滥用了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得二战结束后德国的民族情绪非常低落,民众对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保持高度的警惕,而国家标志作为爱国主义情感的承载者也由此被民众疏离。

  1961年,联邦德国关于国旗认同的民意调查显示,53%的德国人选择黑红金,较1951年增加了33%;26%选择黑白红,较1951年降低了11%。这表明,随着联邦德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成功,民众对国旗的一般认同和国家的认同都得到了提升。

  在联邦德国关于国家标志认同的民意调查中,最全面的是阿伦斯巴赫民意调查研究院1965年进行的调查。该调查针对2000名16岁以上的德国人,就“什么是德国的国家标志”展开。这次调查的结果是:45%的受访者认为德国的标志是鹰(国徽);26%认为是黑红金三色(国旗);2%认为是德国国歌《德国之歌》,10%认为是其他标志,22%没有具体答案(由于少数受访者给出了两个及以上答案,因此总比例超过了100%)。在这个开放性问题中,被问者主动回答自己认可的国家标志,就是一种积极认同。为什么德国民众对不同国家标志的认同度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黑鹰纹章使用的历史最长,最受联邦德国民众的认同。自查理大帝起,德国就继承了古罗马将鹰作为皇帝标志的传统。12世纪,鹰成为德意志皇帝纹章。14世纪时形成惯例,皇帝和国王分别使用双头和单头黑鹰作为纹章。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后,以单头黑鹰为国徽。1919年,魏玛共和国颁布法令,继续以黑鹰为国徽,去掉了皇冠等象征皇权的元素,称为“共和之鹰”。1935年,纳粹将该党的核心标志与黑鹰纹章结合起来,作为国徽。1949年,联邦德国建立后,重新使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共和之鹰作为国徽,改称“联邦之鹰”。

  黑红金国旗在三种国家标志中法律地位最高。1949年5月,联邦德国颁布《基本法》,其中第22条明确规定国旗为黑红金三色。但积极认同国旗的比例只有26%,与认同黑鹰国徽的比例差距较大。这表明,历史上的“国旗争议”等因素仍在发挥影响。从1951年到1961年的民意调查表明,黑红金国旗在德国民众中的认同度有所上升,但仍居于第二位。

  相较而言,国歌受民众认同的比例最低。《德国之歌》由爱国诗人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于1841年创作,采用的旋律是海顿1797年创作的《皇帝颂》。歌词分为三段:第一段歌颂“德国高于一切”,饱含民族主义色彩,并设想了“从马斯到梅梅尔,从埃施到贝尔特”的理想疆域;第二段歌颂德意志民族的妇女、忠诚、美酒和音乐等元素;第三段呼吁“统一、正义与自由”。这首歌既表达了对德国统一的期盼,又呼吁民主与自由,自19世纪后期被广为传唱,尤其在一战前和一战期间,成为最狂热的爱国歌曲。1922年,为了借助德国人的爱国热情巩固共和国,魏玛共和国将《德国之歌》定为国歌。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沿用了《德国之歌》作为国歌,但只采用“德国,德国,高于一切”开头的第一段来宣扬侵略扩张。纳粹党统治时期,《德国之歌》被反复播放,使得这首歌被严重玷污。1945年,德国战败,盟国占领德国后,禁止演唱《德国之歌》。1949年,联邦德国建立后因为国歌问题产生了很大争论。是否继续采用《德国之歌》饱受争议,尤其是歌词第一段中提及的构成德国理想边疆的四处地方均已不在德国境内。当时,阿登纳总理坚持沿用《德国之歌》;豪斯总统则另选《德国颂》为国歌,但没有得到公众认同。国歌的僵局直接影响了德国的外交和体育等事务,直到1952年,阿登纳总理和豪斯总统通过官方书信的方式决定《德国之歌》为国歌,但去掉了前2段涉及民族主义和容易引起争论的内容,只演唱第三段,强调了“统一、正义和自由”。

  可见,民众对国家标志的认同度受到历史背景、现实政治、经济状况和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体现为不同的层次。德国由于特殊的历史成为了体现不同层次国家标志认同度的典型。黑鹰国徽一直受到大多数德国民众的认同,尽管在纳粹时期也被滥用,但没有影响它在德国民众心中的地位。黑红金国旗的认同度逐步提高,体育因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足球世界杯在德国举行,德国民众积极挥舞国旗表达喜悦之情,体育馆成为黑红金旗帜的海洋。当年有一个关于国旗好感度的调查,问题是:“当您在任何地方看到黑红金联邦旗,您高兴吗?”结果德国西部地区的国旗好感度达到69%,东部地区达到61%,均达到了历史最高峰。相较而言,国歌由于受纳粹玷污,认同度一直不高。1991年8月,魏茨泽克总统与科尔总理再次通过官方通信的方式,确定《德国之歌》第三段为统一后的德国国歌。这批通信刊登在德国政府法律公报上,国歌地位有所提高,但没有正式的法律地位。纳粹时期的记忆和非正式的法律地位,影响了民众对国歌的认同。德国民众对不同国家标志认同度的变化表明,国徽、国旗和国歌三种国家标志既构成了一个国家标志的体系,内部又存在着竞争关系。在同一时期,民众对国家标志认同的不同层次会同时存在,并处于变化之中,共同构成国家认同的重要面向。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