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党组织的三种激励方式
2020年11月18日 10: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18日第2050期 作者:张建伟

  任何组织都需要提供有效的激励来吸引成员的加入、引导成员的行为,以此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例如,公司和企业通过支付工资的方式换取员工的劳动付出,其主要激励方式是物质激励;社团和俱乐部则通过满足成员的社会交往需要换取成员的加入,为其成员提供的主要是非物质性激励。不能提供有效激励的组织是无效的组织,难以在竞争中生存。政党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织,同样需要解决如何提供有效激励的组织问题。与其他组织相比,政党组织的激励方式具有自身特点。作为“非官非民、亦官亦民”的组织,政党同时拥有着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的方式。彼得·克拉克(Peter B. Clark)与詹姆斯·威尔逊(James Q. Wilson)总结出组织的三种激励方式——物质激励、团结激励与目标激励,可以适用于分析政党组织。

  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主要是政党以为其成员提供物质回报的方式来吸纳成员和实现组织目标。在现代世界,除少数无政党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的政治权力都是通过政党来行使的。政党通过竞选、革命等方式来谋求政治权力,通过推荐本党成员出任立法机构成员(议员)和行政机构成员(总统、总理和部长等)的方式来行使权力。因此对于普通公民来讲,加入政党是从政的必由之路。

  早在20世纪初期,韦伯就注意到,加入政党对从政的重要意义,“随着普遍官僚化造成的官职数目增加,随着愈来愈多的人因为官职代表着特别有保障的生计而要求官职,任何政党的这种趋势都会增强。对于它们的追随者来说,政党愈来愈变成了获得这种有保障的生计的手段了”。

  物质激励可分为选择性激励与普惠性激励。选择性激励包括政党为其成员所提供的公职的提名权、公职的提升机会、专职的党务管理工作等。获取公职不仅可以带来相应的物质收益,如工资、福利、办公设施等,还包括权力与地位变化带来的心理满足感。普惠性激励则是指全体党员都可获益的激励,如政党的政策纲领得以输出为实际的政府政策。

  从现实政治来看,无论议员和政府职务还是专职党务工作者,其数量相对于全体党员来说都只占较小比例,普通党员能够获得这些职位的机会相当有限。美国早期曾实行过政党分赃制(spoils system),政党在获胜后可将大部分公职分给本党成员,党员获取公职的机会相对较多。但由于政党分赃制的固有缺陷,随后的文职制度改革确立了“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政党可以分配的公职范围只限于选举产生的政务官。在选择性激励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普惠性激励就成为大多数党员“可遇而可求”的物质激励。

  普惠性的物质激励可以为全体党员所共享,但问题在于,很多普惠性的物质激励(如政策输出)的受益者不仅包括本党的普通党员,还包括支持本党的全部选民群体。如果不加入政党而只是作为普通选民也能取得政策收益,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入政党有何意义呢?这时就需要引入其他非物质性激励因素。

  团结激励

  如果说物质激励是有形的激励,那么团结激励则属于无形的激励。团结激励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加入组织所带来的参与感、归属感、自豪感和身份认同等。实际上,任何一个长期存在的组织都可能给其成员带来团结激励,如名牌大学、著名企业、政治社团、俱乐部等。政党作为一个组织,其团结激励同样有自身特点。

  首先是政党身份的排他性。与其他政治社团一样,政党一般也遵循自愿自觉原则,即成员可以自愿加入和退出。但与其他政治社团不同,政党通常不允许其成员拥有多重政党身份,而其他政治社团通常允许其成员具有多重同类组织的成员身份。

  其次是政党身份的横贯性。政党可以通过吸纳党员的方式,将社会中不同单元的人们集合起来。正如美国政治学家戴维·E. 阿普特所言,“政党将不同的功能团体连接起来。政党可以在工厂、学校、教会、宗族、大家庭、合作社等场合建立组织,这些组织通过它们与政党的关系而连接在一起。无论多么不情愿,具有海外学历的公务员被迫与农村中的政党官员或者在党内具有重要职位的出租车司机进行沟通”。

  为了增强党员身份的团结激励作用,很多西方国家都通过多种措施来不断提升党员的政治参与,如赋予普通党员对本党提名人的投票权等。在改革之前,政党的公职候选人提名权通常由少数党内精英垄断,而改革之后则由本党的全体党员共同投票选出。将公职候选人的提名权交给全体党员来决定,在提升党内民主的同时,也增强了政党的团结激励。

  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与团结激励都属于无形激励。二者的区别在于,团结激励侧重于加入组织的过程所获得的诸多激励;而目标激励则取决于组织的目标本身所带来的激励能量。

  在谈到殖民解放运动时,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罗伯特·贝茨看到了目标激励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为了民族独立,人们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人们为跨入政治领域而放弃了正常的追求,他们放弃了事业、牺牲了教育乃至献出了生命。许多人这样做是为了追求崇高的理想:摆脱外国的统治,结束种族压迫以及避免殖民奴役。总之,他们这么做是为了夺取对国家的控制权。他们努力使非洲人民获得创制和执行公共政策的权力,进而实现更大的繁荣。”

  政党的目标激励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通常体现在具体的竞选纲领上,是政党在竞选过程中对选民和党员所作出的承诺。长期目标则体现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政党对长远社会发展远景的不懈追求。与西方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的优势之一就是构建和追求长远目标的能力。近年来,中国学界尝试使用“使命型政党”的概念来解释和说明中国共产党。这一学术概念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看到中国共产党在目标激励方面的典型特征。

  总而言之,上述三种激励方式作为三种理想类型,在政党组织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可能都会得到运用,区别是三种不同成分的权重差异。至于其在不同政党中的具体权重分配,取决于各政党的性质、执政环境等具体因素,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