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2025年01月24日 11:5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5年1月24日第3064期 作者:李国忠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这一重要论述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综合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实践证明,新时代我国教育、科技、人才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凝聚强大合力。一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抓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推动教育系统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优化党中央在科技领域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的制度安排,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增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推动科技工作的本领,发挥宏观指导、统筹协调、服务保障作用。三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加强对各方面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充分尊重人才,善于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心聚力。

  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我们要增强系统观念和大局意识,在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上下功夫,推动各方面资源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

  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实现有效贯通。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平台集成、学科交叉与基础设施等优势,以开放协同、灵活多样的科研组织方式,力求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组织方式灵活的优势,协同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开展集成创新。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深度融合。“四链”融合的实质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资金链为支撑,以人才链为核心要素,实现知识、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高度集聚和融通共享。推动“四链”的融合,有助于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破解科技和产业“两张皮”问题。要加快建设由企业、高校院所、政府机构等主体协同合作的创新生态,搭建各类高能级合作平台,推动“四链”间政策有机衔接,实现要素有序流动、政策同向发力,以良好环境推动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

  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这就迫切需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明确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各项任务,为破除束缚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紧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保障机制。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强终身教育保障。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建立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健全保障科研人员专心搞科研的制度。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事业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多重功能,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枢纽,在统筹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引领作用,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

  二是加强高水平基础研究,有力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发挥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重要作用,深化自由探索与有组织科研模式的双轮驱动,以基础学科研究带动核心技术突破。

  三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产学研联合协同攻关体制机制,积极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探索“企业出题、高校答题”新范式,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优化教育对外开放全球布局,推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平台建设,支持高校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作者系广西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