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4年03月13日 10: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3月13日第2851期 作者:陈洪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新发展理念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公正性、实践性等特征,科学回答了在特定的时空场域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同时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维启迪和实践参照。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思想指南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特征、路径、目标、趋势等的集中体现。新发展理念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为丰富而生动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科学指南。新发展理念强调要以创新发展理念激发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动力,以协调发展理念平衡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多重复杂关系,以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开放发展理念赢得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先机,以共享发展理念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体而言,体现在如下方面:

  其一,创新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牵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生产力突飞猛进,满足14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等同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沛的动能。其二,协调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发展的标准和尺度。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系统观念,实现要素、结构、功能的有机统一,全面推进区域、城乡、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由“单腿走路”转变为“齐头并进”,汇聚发展的资源和力量。其三,绿色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擦亮“天人合一”的鲜明底色。中国式现代化要让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有效克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弊端,规避无止境掠夺自然的做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绿色发展着眼长远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描绘中国式现代化永续发展的美好前景。其四,开放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发展契机。当前,中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世界融入中国”与“中国融入世界”交相辉映,全面融入全球生产体系,落实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实现资金链、产业链的互联互通,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赢得经济发展的先机。其五,共享发展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本情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弘扬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现代化的成果,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总之,五大发展理念,辩证统一、有机融合,共同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坐标与航向。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价值引领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科学论断。新发展理念蕴含着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深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集中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以新发展理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价值意涵。

  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并将其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各领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新发展理念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积极主动地回应人民群众的各方面诉求,增强现代化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和共享性,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新发展理念彰显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当代价值,契合我国现实国情和阶段性发展特征,深入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中国式现代化尊重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张以创新、开放的视野引领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倡导以绿色、协调的理念,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推动绿色发展,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呼吁以共享的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进而激发其内在潜能和发展动力。

  新发展理念契合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价值目标,与时代同频共振,随实践推陈出新,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创新理念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协调理念针对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统筹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绿色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处理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一条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开放理念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势,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得益彰;共享理念旨在让全体劳动者公平公正地享有现代化的发展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战略部署

  新发展理念呼吁统筹全局、做好战略部署,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现实困境,防范和化解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文化危机、生态危机等带来的挑战。

  深度挖掘创新潜力,驱动中国式现代化阔步前行。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依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开辟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优化创新驱动优势;要破解“卡脖子”问题,瞄准高科技领域,打赢关键技术攻坚战;要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实现国内人才和国际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和高精尖人才等的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

  全面协调利益关系,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协调利益矛盾,促进利益和谐,是人类社会迈向自由王国的关键环节。黑格尔指出,自为的自由主要体现为否定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协调的自由。其中,协调的自由是交往世界最高层次的自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关系、城市和乡村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要注重全局,均衡发展,协调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资本扩张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平衡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实现最大范围和最高程度的和谐稳定。

  创建营造绿色环境,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潜力。绿色发展是世界不同文明的共同追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应当坚持问题导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建设生态文明;应当坚持底线思维,拒绝“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避免出现“未发展,已污染”的状况。

  构建开放发展格局,拓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开放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经济的开放,同时也是文化和心理的开放。中国共产党构建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促进全球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深度融合,消除不同文明冲突背后的经济剥削、阶层分化和文化霸权问题。在“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走向中国”的同频共振中,提高中国的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破解人类社会不同文明的冲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快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站在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在全球视野下坚持互利共赢,消除民族隔阂和文化壁垒,以开放的姿态汲取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实现自身文化的革新与发展。

  实现共建共享共富,优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始终坚持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群众立场和群众观点,协同推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大幅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民生福祉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始终坚持和完善普惠性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教育、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设计,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让弱势群体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作者系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