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是人类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戏曲术语是在各剧种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用以表达戏曲专业概念的特殊语汇系统。戏曲术语翻译对戏曲的有效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戏曲术语存在释义不统一、译法偏误的现象。作为中国国粹,京剧是中华文化的综合体现形式之一,在对外文化交流及传播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本文通过梳理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术语英译的研究现状,指出戏曲术语英译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研究现状
戏曲术语的英译是中华文化典籍外译的组成部分。海外专门研究戏曲翻译的专著数量有限,多为从事戏曲英译实践的汉学家所著。在他们对戏曲剧目的英译文本中通常会包含对术语的注释。比如,斯科特(A. C. Scott)在其Traditional Chinese Plays一书中涉及行当、服装、脸谱、音乐的术语;阿灵敦(L. C. Arlington)与艾克敦(H. Acton)于1937年出版的Famous Chinese Plays一书中,涉及33个剧目介绍,也有相关术语的英文表达;陶西雷(T. Ashley)在其专著The Role of Chou中对戏曲术语也有所涉及;邦兹(A. B. Bonds)在其专著Beijing Opera Costume一书中,对戏曲服饰术语作了详尽而专业的介绍,这是较为系统的对戏曲术语的翻译和介绍。还有一部分海外专家在翻译戏曲剧目的过程中,也涉及相关戏曲术语的翻译。比如,在罗尔斯顿(D. Rolston)和魏丽莎(E. Wichmann-Walczak)翻译的经典戏曲剧目中,也可以看到少量戏曲术语的英文表达。
通过对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国外学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更多集中在对中国戏曲的介绍方面。然而,海外专家对戏曲术语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同,导致对文化内涵的阐释差异明显。一个术语存在多个解释,给西方读者的理解与接受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对于戏曲中的行话、术语,更是缺乏系统性研究。这是因为戏曲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英文中往往没有对应的表达,加上每位汉学家对术语的理解不尽相同,就使得翻译结果各异。而且,这些术语并不是这些汉学家的主要研究内容,只是散现于他们的论著中,他们也没有提出适用于戏曲术语的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
关于戏曲术语翻译,国内学者关注的核心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运用翻译理论来探讨少量特定戏曲术语的英译。二是对戏曲术语翻译方法的探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陈福宇、毛发生和刘宝杰三位学者,他们在文中对戏曲术语翻译应采取何种方法进行了探讨(比如,陈福宇提出了“动态术语”的概念),但显然并没有统一的看法。三是翻译技术在戏曲术语翻译中的应用,主要指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戏曲术语语义关联的小型词库的建设尝试,与戏曲术语库的创建存有一定距离;也有学者以京剧术语为研究对象,提出多模态京剧术语库建设以及面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京剧术语多元化平台开发。四是戏曲术语翻译的实践。《中国戏剧史图鉴》《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中国京剧服装图谱》《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中国戏曲海外传播工程丛书》这些书籍中均对相关戏曲术语有所涉及。近年来,中国戏曲学院对戏曲英译进行了实践性摸索,并先后推出了《京剧脸谱术语中英对照》《京剧服饰术语中英对照》《京剧行当术语中英文对照》等京剧术语中英文对照的系列成果。上述翻译实践是为数不多的戏曲术语翻译,虽然尚存在一些问题(如术语英译不统一、不规范等),但是这也为今后的戏曲术语英译实践奠定了一定基础。
存在问题
目前,关于戏曲术语的翻译方法和原则,往往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缺乏广泛、综合的视角,多局限在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上,视角相对微观。国内戏曲术语外译的某些研究,往往仅就某些戏曲术语的翻译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一定的翻译策略和翻译原则,所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对戏曲术语翻译的具体操作而言,还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戏曲术语翻译研究涉及的乐器、服装、角色、艺术手法、表演形式等术语的译法,为以后的术语翻译实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些研究不少都提出了戏曲术语翻译的基本方法,比如,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音译加释意法、音译加意译法等翻译策略。这些研究还初步奠定了戏曲术语的翻译理论,比如,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四个准则”等。然而,有关研究在翻译实践中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的问题上,则产生了一些分歧。
戏曲术语翻译实践研究较少,且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除中国戏曲学院推出的戏曲术语中英文对照系列外,其他关于戏曲术语的翻译多零星分布在相关剧目翻译中,并各自为政。无论是百部经典丛书,还是中国戏曲海外传播工程丛书,对相关术语都有自己的翻译,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且尚未得到广泛认可,无法满足对外教学传播的需求。
原因分析
戏曲术语本身存在缺乏梳理的问题。戏曲术语是跨学科术语,加上时间跨度、梨园行当的自身传承等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的表达。许多行内的词语用法为口头而非书面形式,容易误传,且会有一词多义、一义多词、一词有多种不同写法等问题,给术语的语内翻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这要求译者不但要翻译基本功扎实,还要对戏曲艺术有较为系统的了解与认识,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无遗失、无误读。同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还要时刻保持“术语意识”,只有透彻地领会原作的含义,才能准确地向读者传达原作的语用意义。
此外,针对戏曲术语的翻译,还有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是翻译的统一性问题。同一个术语词条,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甚至同一位译者在不同时期对术语的翻译也不尽相同。这也给目前的戏曲术语翻译带来了困难。戏曲术语有时很难在目标语中找到相应的概念或表达方式。为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译者只有努力寻求缩小可译性限度的方法,对一些戏曲术语尝试直接音译,而不是只图通俗易懂一味进行归化或解释,这样才有助于读者了解戏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意蕴,从而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深层沟通。
对策建议
目前阶段,我们应充分考虑西方世界对戏曲文化的接受程度,进行必要的变通,比如,通过语内翻译做好改写、解释性翻译、增加说明等策略。同时,戏曲术语翻译不仅是译者的工作和任务,还需要社会层面各个参与者共同努力、克服问题、制定规范、找到对策,从而保证戏曲术语的有效翻译和传播。
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尤其是戏曲艺术能在海外走多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的质量,而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统一性尤为重要。因此,只有加强戏曲术语的外译工作,才能更好推动戏曲在海外的传播和研究,从而扩大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作为戏曲外译人员,既要通晓戏曲文化知识、具备娴熟的多语表达能力,还要加强对翻译理论、翻译原则、翻译目的、翻译技巧、文学素养的积累,如此才能逐渐推出成功的译作,扩大中国戏曲的海外传播。
(本文系北京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京剧核心术语翻译研究”(21JCC02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戏曲文化翻译与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