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健康话语中的情感结构研究
2022年06月21日 09: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6月21日第2431期 作者:刘杰 赵越

  “情志致病”论是中医文化留传至今的理论瑰宝,且尽管中医和现代医学就“情志致病”论中的具体致病机制和联系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但是情绪与疾病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一直都是双方达成一致理念的共通地带。在发现与诊断疾病同情绪的关联性上,中医倾向于侧重“望闻问切”四诊法中的“问”诊,现代医学则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模式”。其中,作为患者疾病情绪的外显形式,话语不仅仅是话语主体对于疾病经历的表达与宣泄,更是医患之间传递疾病情绪感知以及情感结构的重要窗口。

  由文学领域走入语言学领域

  “情感结构”最早由英国学者雷蒙德·威廉斯提出,指某一时期国家、社群乃至个人的情感因素在客观结构与主观意识的相互作用下对思想认知的动态塑造作用。这一概念通常被用于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与研究,考察特定作品中所蕴含的某一群体或个人的意识结构与心理结构。特别是在文学领域以及文本分析领域,“情感结构”更是被奉为分析情感现象的圭臬。然而,伴随着文学作品的日常化倾向、医学领域的人文化转型以及健康话语文本与普通文学文本呈现相似性特征,“情感结构”开始在健康话语分析领域流行开来,并逐渐成为健康话语中情感维度研究的重要落脚点。

  与文学领域的“情感结构”类似,健康话语中的情感结构同样强调主体情感在客观结构与主观意识间的互动过程。但是,由于健康话语主体和内容的特殊性,健康话语中的情感结构还格外强调健康话语主体在健康维稳、疾病治疗及医疗互动等活动过程中整体的动态情感体验。另外,根据威廉斯的定义,个体感知应该是健康话语情感结构形成的最初起点。因此,根据健康话语主体的构成,我们还可以从微观、中观以及宏观三个维度对健康话语中的情感结构进行自下而上的解读。首先,健康话语中的微观情感结构是指在特定生活经历和社会体验的影响下,个体对于健康和疾病的情感认知,即个体在受到社会文化以及疾病体验影响后,以自己的方式作出对健康或疾病的普遍感受和创造性反应;其次,健康话语中的中观情感结构是指带有相同属性特征的社群或团体对于健康和疾病的情感认知;最后,健康话语中的宏观情感结构是指特定文化范围内国家或社会对于健康和疾病的情感认知。

  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是主要途径

  如果说健康话语中的情感结构是话语主体所经历的客观结构与主观意识的统一,那么我们只要把握了健康话语中的客观结构,即健康话语主体的客观经历事实,就能找到潜藏在这类客观结构中的主观意识,进而发现话语主体在健康或疾病经历中深层的情感结构。目前,对健康话语中客观结构、主观意识以及二者互动间情感结构的单纯探索进路主要有两个。

  第一,对健康话语中情感维度的质性研究。质性研究一直都是社会科学领域一种较为普遍且相对传统的研究范式,在健康话语研究中,特别是对健康话语中情感结构、情感支持以及共情的研究亦是如此。一般而言,该类研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以研究者本人作为衡量健康话语中情感结构的标尺,因此这种方法不仅操作灵活,而且更容易挖掘出前期语料与研究中深层次的健康观点或情感结构。当然,这类研究也可以进一步再细分为两种:一种属于实证研究范畴,即研究者通过在自然情境下,采用深度访谈、问卷、观察等多种资料收集方法与研究对象互动,并获取相关健康话语语料,而后通过扎根理论、话语分析、会话分析等语料分析方法对语料中深层次的情感结构进行探究,进而获得对健康话语中情感结构的解释性理解;另一种属于综述研究范畴,即研究者通过Meta整合,在全面检索与健康话语中情感结构相关的所有研究后进行文献的二次整合分析,反复阅读、理解和分析所收集的文献,并将其中相似的研究结果组合归纳,形成对健康话语中情感结构的新的解释或观点。

  第二,对健康话语中情感维度的量化研究。量化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统计学、计算机等数学工具将健康话语中的情感结构进行量化处理。与质性研究不同,该类实验并不过多依赖研究者本人,而是更加注重遵循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在提出假设或研究问题、构建模型、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验证假设或回答问题等过程中,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或Python等计算机技术处理研究中情感词汇、句式等相关数据,进而较为客观地把握健康话语中的情感结构。因此,当健康话语研究难以衡量虚无缥缈的情感结构时,量化研究就显得格外受欢迎。

  拓展研究对象和方法

  健康话语中的情感结构涉及个人、社群乃至国家层面人们对于健康或疾病的情感认知,与广大社会群体的健康意识息息相关。鉴于情感结构在健康话语研究中的基本定义与研究方法,此类研究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值得系统探究的深层议题。为此,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关注构建健康话语中情感结构的多重主体。如前所述,健康话语中的情感结构涉及多重主体,既在横向上涵盖人们在健康或疾病经历中的各类情感体验,又在纵向上涉及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健康话语语境中的各类参与者。随着近年来数字健康技术的发展,各类情感体验以及话语参与者更是对研究提出了挑战。最后,如果是在网络环境中,健康话语主体的情感结构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又该如何把握?这些都应是未来相关研究需要关注的多重主体问题以及应该不断细化的发展方向。

  第二,寻求分析健康话语中情感结构的多重方法。随着健康话语研究的发展,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早已成为各相关学科通力合作的结果。特别是健康话语中的情感结构研究,更是需要医学、语言学、交际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参与,以丰富研究中的分析框架,发挥多重方法之长,深入挖掘研究语料中的情感结构及其背后成因。另外,就目前情况看,相关研究大多在现实语料上采用质性或量化研究方法。但是,单一的研究方法通常会存在诸多限制。比如,质性研究虽然能够获得前期语料或研究中较为深层次的观点和情感结构,但若过于依赖研究者本身,就容易造成结果上的偏差;量化研究虽然能够在较为可靠的数据辅助下展开探索,但由于技术限制,很有可能会丢失前期语料或研究中更为深入的观点或情感结构。与此同时,受益于数字健康的发展,目前部分研究的语料收集效率得到大幅提高。有的研究者开始尝试将质性和量化两种方法进行结合,即借助数字健康和云计算技术,在研究中组合各类研究方法,避免单一方法对于探索研究结果的局限,实现多重方法的优势互补,以保证研究结果的最大有效性,而这也正是目前此类研究中一个较为受到瞩目的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