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时历时双轨并行 推进语言景观分析
2020年12月01日 09: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1日第2059期 作者:刘丽芬

  术语“语言景观”20世纪90年代由Landry和Borhis提出,指“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和政府楼宇上的语言共同构成该特定区域、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该定义指出语言景观的类型与分布空间,但未指出其实质内涵。因其概念内涵与外延随时间发展演进和科技手段日新月异逐渐丰富与扩大,不同时代、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对其认识和理解必然存在一定差异。比如Shohamy给语言景观下了较为宽泛的定义,包括规定语言在空间中发挥作用的多个背景因素。他认为,语言景观是在社交系统中对公共空间和语言政策重新概念化的一种工具,除语言元素外,还包括图像、声音、运动、音乐、气味、涂鸦、服饰、食物、建筑、历史以及通过不同方式与语言景观相互作用的人。这一定义将其外延无限扩大,远超其本质。

  科学定义语言景观,需分析其构成,从句法结构看,“语言景观”属定心结构,“景观”为核心词,该词始见于希伯来文《圣经》的旧约全书,用来描写所罗门城的瑰丽景色;从语义看,“语言”是语义中心,“景观”在此为隐喻,具有可视性。因此,“语言景观”这一术语不可避免地兼有字面义与附加义,意为“某地某公共空间具有特定功能的可视符号集合体,它包括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政府楼宇标牌、旅游景点简介等”。目前的语言景观研究多从共时角度出发,从历时角度研究不足;结合共时研究,考察其历时演化是一个颇具前景的研究方向。

  功能共时解读:社会语言现实的透视仪

  语言景观上的语种有单语、双语甚至多语。多语现象是当今世界语言景观的重要特征。语言景观一般有以下几种组合类型:某种官方语言+某种国际通用语言(如汉语+英语/法语等)或/和+某国某地较多外国人的语言(如我国三亚的汉语+英语+俄语);某国的某种官方语言+某个地区的某种官方语言或某种地方方言(如俄语+喀山地区的鞑靼语);某种官方语言+某领域地位高的语言(如音乐领域的意大利语)或某个大移民社群的语言(如伦敦的印地语)等。

  上述不同组合所行使的功能不同,大致可分为信息功能、象征功能、文化功能、美学功能、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虚拟功能等,以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为主。从共时角度分析上述功能,可揭示其背后隐含的深层含义,折射语言使用的社会现实,确定多语社会中各语言的状态,如语言权势、身份认同、社会分化和与之相关的语言冲突、官方语言政策、民间语言实际等。比如,分析信息功能,可了解某一地区的语言特征、语言的社会地位、语言的多样性以及该地区参与全球化程度;考察象征功能,可获得与语言地位、民族人口和机构权力有关的信息;从教育功能出发,可调查标牌语言的使用是否促使受众学习官方语言以外的语言;探究与地方和民族身份相关的社会功能,可了解社会群体对标识的态度;分析心理功能,可洞察主体看到语言景观元素后所产生的态度及心理变化;通过虚拟功能可了解政府理想的语言使用状态等。

  语言选择历时考察:国家语言政策的晴雨表

  语言景观呈现于公共空间,而公共空间是一个能够以隐性的方式影响、操控并强制推行语言政策的核心场所。从历时角度看,语言景观的变化可折射国家语言政策的变化。我们将社会政治事件引起的语言功能变化分为六类(这些事件均体现于语言景观的变化)。

  第一,语言消除是有意将某种语言从公共空间删除。语言消除过程有助于理解语言功能模式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类语言权利和公民权利,考察语言消除的后果,如公众对新标牌的接受度等。

  第二,语言增加,即在原标牌上增添语种,用新的双语乃至多语标牌完全替换旧的单语或双语标牌。以此可分析新增语言何时何地何故出现,体现何种功能,是否反映语言使用的真实情况等。

  第三,语言替换,即用一种语言取代另一种语言。通过语言替换可考察某种语言在社会中的权势、地位、价值、功能、社会接受度等的变化,以及该语言何时、如何出现在特定的语言景观中,如何用于不同语境,是否真正作为通用语或至少在一些语境中代替另一种语言,受益者是谁、社会群体是否接受等。

  第四,语言地位变更,即通过改变标牌上语码位置或使其在视觉上产生变化(颜色、字体、大小、信息量等)来使语言地位提高或降低。通过语言地位的变更可分析某种语言的呈现方式,何时、因何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传递了何种象征信息等。

  第五,语言规定,即通过内容操控语言选择和使用。巴甫连科将公共空间的语言规定标牌分为三类:强烈要求受众学习和/或说某种语言;要求受众在此地此刻讲某一语言;促进正确使用某种语言。对语言规定的研究需调查其范围和社会接受度,涉及以下问题:引起语言规定特定实例增加的社会语言过程;特定标牌出现的当地语境;该标牌的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目标受众;公众接受度,即不同利益相关者对特定标牌的反应以及这些标牌对语言使用的影响等。

  第六,违规标牌,即在字母和语言选择上违反官方标准的标牌。其表现为:标牌上使用不被官方认可的语言;永久性招牌使用的语言符合语言政策,而临时性招牌却违规。对违规标牌的考察可探究一定社会参与者在特定时期、特定语境中对相关语言选择的规范和期望。

  多学科协作推进:语言景观研究必经之路

  语言景观作为语言社群与现代世界全球化过程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手段,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语言现象。其涉及领域广,聚焦学科多,可从语形、语义、语用三个维度进行解读。从语表形式看,它由语言与非语言符号构成,是语言学、符号学、语言符号学、景观学、地理学、地理符号学、设计学、美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的客体;从语里意义看,每一个符号携带一定的含义,且在不同民族文化中各具特色,是文化学、民族学、语言学、符号学、人类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研究的对象;从语用价值看,即从其背后隐含的复杂而丰富的交际意图看,它是社会学、社会语言学、政治学等研究的对象。

  语言景观这一多学科性质决定了该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也决定了其研究趋势必将由单学科转向多学科,由学科分立走向学科整合,由跨学科走向超学科,由共时走向历时,进而历时与共时双轨并行。全面认识和整体把握这一对象,有助于解决该对象自身与背后所隐藏的众多重大问题。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语言景观汉俄比译模式化研究(16BYY18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