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汉字形体规范化研究
2019年08月06日 09: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8月6日总第1750期 作者:李华

  汉字形、音、义三要素,字音、字义承袭汉语而来,只有字形才是汉字的本体。70年来汉字形体规范化研究总体呈现成果类型多样、标准内容丰富、应用领域广泛以及研究路径清晰等特点。

  汉字形体规范化研究取得多方面成就

  成果类型多样。成果类型上达文字政策调整、国家标准研制,下至学界研讨等各方面。文字政策方面,标志性成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标准研制方面,多项规范标准先后出台。学界研讨方面,1965年至1966年,《文字改革》杂志“规定汉字偏旁部件名称的讨论”,开启学术界响应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探索求真的争鸣大幕,此后,学界成果长期成为文字政策调整以及国家标准研制的有效助推器。

  标准内容丰富。字形规范标准内容丰富,涵盖汉字整字形体以及字形拆分单元各个层面,也就是书写元素、构形元素、字形整理、字表研制等。在已颁行的标准中,书写元素包括笔画、笔顺内容;构形元素包括部首、部件内容;字形整理包括异体字形整理、印刷字形整理内容;字表研制包括简化字、常用字、通用字界定和选择等。

  应用领域广泛。字形规范化成果广泛应用于汉字输入、汉字教学、汉字研究等诸多领域。字形规范广泛的应用领域,强力助推了学界字形规范化比较研究:国家规范标准之间的纵向、横向比较研究;学界成果之间的继承、发展比较研究;汉字输入与汉字教学、语文识字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规范适用性比较研究等。

  研究路径清晰。以70年时间线索纵向呈现,即“改革开放以前(1949—1978)”“改革开放以后(1978—2000)”“语言文字工作立法后(2000—2019)”三阶段。第一阶段代表性成果是《简化字总表》的推行;第二阶段代表性成果是《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国家标准的研制;第三阶段代表性成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

  汉字形体规范化研究存在相对不足

  字形规范化成果未能集中凸显。从研究视角来看,70年来研究多选取语言文字全局视角,涵盖文字改革的字形、字音、字义等多个角度,字形方面的成果未能集中凸显。不论是2000年前《建国以来文字改革工作编年记事》《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记事》《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等著作,还是2000年后傅永和《汉字规范化60年》、苏培成《简化汉字60年》、陈章太《语言文字工作稳步发展60年》、李宇明《语言文字标准60年》等标志性论文,研究都是基于形、音、义等多个角度的。

  微观层面的成果梳理相对缺乏。从研究内容来看,已有成果多侧重于简化汉字和规范汉字等汉字形体宏观领域,聚焦整字形体规范化研究,书写元素和构形元素等微观层面的成果梳理相对缺乏,对指导汉字输入、汉字教学的汉字形体拆分单元的关注力度尚显不足。

  近十年字形成果的相关性探究尚显不足。从时间跨度来看,已有成果集中于规范史研究,2009年至2019这一时段,尤其是2013年《通用规范汉字表》颁行后,字形成果间的相关性探究略显不足。首先,《通用规范汉字表》在不同汉字应用领域的实施反馈调查需要跟进。拿汉语国际教育领域而言,《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对于对外汉字教学的导向性研究亟待加强。其次,不同字形规范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对照性研究、匹配度分析等相关研究急需加强。尤其是通用规范汉字拆分单元的笔画名称、笔顺规则、部件拆分、部首提取等亦需进一步规范。

  汉字形体规范化研究机遇与挑战并存

  研究要面对信息化时代的需求。面对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特征,《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全面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水平的总体目标,信息化对社会用字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配合规范汉字字形拆分的信息技术亟须跟进。《通用规范汉字表》要求字形拆分理论,即书写元素和构形元素等相关研究能够及时跟进;同时,针对字表尤其是三级字表,进行代表例字的适度调整,更要求与之相辅的信息化传播技术能够与时俱进。长期以来,字形拆分规范化意识比较薄弱,致使拆分单元的键盘录入和屏幕演示,往往借助手写或图片传输模式。而相似笔画、部首、部件的差别十分细微,非规范化的传播方式暴露出字形信息技术支撑乏力的明显短板,严重制约相关规范标准的信息化、社会化传播。其次,应当充分认识信息化技术的双向影响。信息化条件下的键盘输入方式虽不是“提笔忘字”的根本原因,但确实大大减少了用笔书写的几率,削弱了对汉字形体组合意蕴、文化内涵、生命气息的心灵感受。加之从运笔勾勒到敲击编码呈现形式的转变,亦很大程度影响对汉字形体的体悟和感知。因此,强化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规范汉字书写训练,提升汉字欣赏的美学素养,在信息化时代显得尤为必要。

  研究需进一步具备国际化的视野。汉字形体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我国语言文字国际化的基本条件。高更生对于海峡两岸汉字笔顺的对比性研究,仍是国际化背景下笔顺规范研究的时代课题。费锦昌、龚嘉镇、程荣、张蒙蒙、杜晶晶等从字用、字形方面对两岸规范标准进行探讨,都为“大华语”视域下的汉字形体规范研究提供了借鉴。加强字形转换研究、强化字形规范意识是助力汉字应用、汉字传播国际化的必要步骤。推动汉字国际化应用,加强字形转换研究。针对《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字形繁、简转换,异体字形对应等相关研究有待深化,特别是适合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字形选用和转换的相关成果更应当加强。由于内地规范字形与港台地区字形标准的诸多不对应,在完善多种类型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字形对照基础上,夯实中华民族书同文的先行基础,实现字形准确转换,进而带动两岸字形之间,拆分单元、组合结构以及书写步骤的科学化研究。促进汉字国际化传播,强化字形规范意识。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汉语国际化传播的专业学科途径,其字形规范《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的修订应当与国家最新出台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相对应。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字形拆分单元,其笔画名称、笔顺规则、部首提取、部件命名亦当与国家规范相一致。同时,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对汉字规范应用最敏感的领域之一,调查不同地域、不同母语背景学生汉字“字感”以及书写特点,完善相关字形书写动态语料库,拓展针对性汉字教学研究,是汉字字形规范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迎接时代挑战服务“文化强国”建设

  70年汉字字形规范研究已然取得丰硕成果,同时也存在字形规范化成果未能集中凸显,微观层面成果梳理相对缺乏以及近十年字形成果相关探究尚显薄弱等相对不足。

  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加强汉字字形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汉字形体规范化比较工作,利用信息化条件,拥有全球化视野,更好服务“大华语”文化圈,服务汉语“走出去”战略,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