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汉学研究与进展
2023年04月24日 10: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4月24日总第2637期 作者:李兴华

■西班牙巴塞罗那民众展示功夫喜迎中国节日。图片来源:CFP

  西班牙汉学研究16世纪时诞生于菲律宾,同时在中国与墨西哥进一步展开,具有独特的多源共生性。16—17世纪西班牙的汉学研究成果斐然,是西方汉学的开拓者。然而,随着18世纪西班牙海上霸权地位的逐步丧失与综合国力的衰退,西班牙汉学研究也不复往日,逐渐没落。庆幸的是,沉寂了许久的西班牙汉学在1973年中西两国建交后开始复苏,并快速走上复兴之路。

  世俗汉学的开启

  1564年西班牙人来到菲律宾,在此建立了其亚洲据点,开辟了中国—菲律宾—墨西哥太平洋贸易航线,开启了两个半世纪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随着中国商人与菲律宾西班牙人贸易关系的不断加强,前往菲律宾经商的华人逐渐增多。在这一背景下,西班牙传教士开始关注中国,开启了西班牙汉学研究的先河,诞生了《中国纪行》等西方早期汉学著述。16世纪末,由传教士高母羡完成的《明心宝鉴》西班牙语译本是最早译介至西方的古籍之一。这一时期,有关中国的书信、典籍也不断通过太平洋贸易航线汇集于墨西哥,使门多萨等对中国感兴趣的西班牙传教士身处美洲也有机会了解中国。由门多萨撰写的《中华大帝国史》是《利玛窦中国札记》出版以前欧洲最具影响力、专论中国的综合性百科全书。此外,随着西班牙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汉学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万济国撰写的西方第一部正式刊行的汉语语法著述《华语官话语法》。

  西班牙拥有较悠久的汉学研究传统,其早期汉学著述在西方汉学传承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该研究领域长期依赖传教士群体,当传教士群体自18世纪开始没落后,始终未能有所突破。20世纪上半叶,西班牙汉学研究成果还主要以语言工具书为主,如《华班字典》《闽南话汉西辞典》等。这一局面随着西班牙籍华裔黄玛赛的出现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她于1948年翻译出版了西班牙最早的中国诗集《中国诗歌简选》。此外,她还译有《中国小说家选集》《中国传统故事集》等中国短篇故事集。除翻译外,黄玛赛还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撰写了《中国音乐》《中国戏剧》等报刊文章。这一时期西班牙虽有少数世俗学者发表有关中国的文章,但距离成为汉学家还比较远。黄玛赛作为西班牙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世俗汉学家,推动了西班牙世俗汉学的开启。

  汉学研究的转型

  1973年中国与西班牙建交,为西班牙汉学研究转型带来了契机,从过去的“传教士汉学”开始向“新汉学”过渡,迎来了新局面。这一时期涌现出华金·佩雷丝、毕隐崖等多位优秀翻译家,翻译出版了《四书》《道德经》《庄子》《列子》等经典作品。《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古典小说以及苏东坡、王维、白居易、李白的诗集译本也在这一时期问世。高校教师作为科研主力军,开始从事汉学研究,推进了西班牙汉学研究的过渡进程。如马德里自治大学教授达西安娜·菲萨克,不仅译著了《家》《围城》等多部中国文学作品,还出版《龙女:女性、文学及中国社会》等专著。该书是西班牙首部阐释中国女性与社会、文学之间关系的著作。

  中国哲学与历史研究也是西班牙汉学复苏以后涉及较早的领域。从20世纪出版的少数专著来看,关于道家的研究所占比重较高。雷孟笃于1992年、1996年分别出版了《活络的混沌——中华民族道家思想的起源》与《道与统治》两部著作,是该研究领域的代表作。历史研究方面,虽然1970年起便有相关著作出版,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有所成绩,如朱莉娅·莫雷诺的《当代中国1916—1990》与《20世纪的中国》、安吉尔·蒙特内格罗的《中国古代史》以及多罗斯·福尔奇的《司马迁:中华帝国的形成》等。

  1973—2000年是西班牙“传教士汉学”过渡到“新汉学”的转型期,学者们尚处在了解、探索中国的阶段。译著是西班牙人了解中国最直接的窗口,因此翻译领域的成果最为丰硕。此外,这一时期也是西班牙汉学研究人才的储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涌现出的汉学家是21世纪推进西班牙汉学专业化发展的主导力量,多数人都活跃在现阶段汉学研究的前沿。

  汉学研究的专业化

  21世纪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西班牙学者对中国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汉学研究队伍开始壮大,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研究逐渐崛起。在这一新形势下,涌现出诸多相关研究机构,加速了西班牙汉学研究的专业化进程。这一时期,西班牙学者逐渐摆脱“各自为营”的“个人主义”研究模式,以学术机构为依托,形成了专业的研究团队。

  这一变化首先体现在各所大学相继成立的研究中心,如巴塞罗那自治大学、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马德里自治大学、庞培法布拉大学的东亚研究中心。它们多以东亚、东方学为研究对象,将汉学研究作为其组成部分。研究中心不仅有自己的科研团队,也开设了相关硕士、博士课程,教学与科研并重。此外,西班牙汉学的专业化还体现在汉学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方面。为了给汉学研究带来更多的便利,西班牙学者开始建立数字资料平台。由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ALTER课题组建立的“中国西班牙档案”为研究者提供了19—21世纪中叶有关中西两国交流往来的大量文字和图片资料。曾担任过庞培法布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一职的多罗斯·福尔奇带领其研究团队,搜集、整理并撰写了大量西班牙人1555—1990年间有关中国的书信、报告以及汉学著述。上述数字资料平台的建立得到了西班牙相关部门的资助,体现了西班牙汉学研究专业化发展倾向的同时,也充分说明了西班牙政府对汉学研究的重视。

  除研究中心与电子资料平台外,西班牙也建立了汉学研究学术阵地,如莱昂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班牙新汉学》,鲁迅中国研究中心创办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studies(国际当代中国研究)等刊物。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