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俊:推进非洲国家族际政治研究
2018年01月29日 09: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月29日第1383期 作者:蒋俊

  【核心提示】族际政治关系的演变取决于不尽相同的主导因素和各种变量,只有在大量实证研究基础上,族际政治研究的宏观视野和一般性理论才可能被建构和完善起来。

  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是各民族在族际互动过程中以争夺民族利益为指向,并诉诸政治权力所构建起来的政治形态,主要表现为族际政治冲突与族际政治整合两种形式。族际政治是当今世界上多民族国家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获得了广泛的学术关注,形成极具特色的研究领域。

  二战后独立的非洲多民族国家,其新兴政权和本土社会结构之间具有天然的“亲亲性”,使得国家权力、资源的争夺与相应的社会结构对接起来,民族作为“文化—政治”单位被动员起来以争取并维护“共有”资源,由此产生的族际政治成为影响非洲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根本原因之一。一方面,族际冲突成为这些国家内部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些已经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如何减少冲突、提升民族国家一体化程度的族际政治整合是每个国家都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

  国内外研究角度不尽相同

  国内学界的非洲民族问题研究,从学术转换的角度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关注非洲新兴国家的民族历史、民族主义、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等与时代特征相呼应的宏观性议题,多立足于“反殖、反帝”的视角;其二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引介,非洲国家内部结构性的民族问题被置于各种研究透镜之下,探讨的议题日趋多元化。刘鸿武的《从部族社会到民族国家——尼日利亚国家发展史纲》对尼日利亚民族国家一体化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张宏明的《多维视野中的非洲政治发展》通过政治学视野阐释了非洲政治的族裔民族主义;另有一些单篇论文,多围绕尼日利亚、卢旺达或苏丹等民族问题突出的国家,介绍和解读这些国家的族际冲突及影响。

  国外学界较为重视非洲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问题,成果数量甚多,大都采用民族政治学、民族社会学等交叉视角。其专题性成果视域十分开阔,从不同角度揭示了非洲族际政治的复杂性以及与现代民族国家多向度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联系,研究领域和内容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非洲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的概括性研究,如奥科乌迪巴·诺尼(Okwudiba Nnoli)的《非洲的族群政治》介绍了非洲族际政治的总体情况。非洲多民族国家族际冲突的系统研究,如阿奎利·塔里莫(Aquiline Tarimo)等人合著的《族性、冲突与非洲国家的未来》基于族性的视角解读冲突的产生与发展,对非洲社会未来发展的预判有一定启示意义。族际政治的整合研究,如罗纳德·科恩(Ronald Cohen)的《从部落到国家:非洲国家的整合进程研究》从国家一体化的视角考察了非洲多个国家的民族问题及整合路径。国别族际政治的具体研究,如凯瑟琳·纽伯里(Catharine Newbury)的《卢旺达的政治史与族性》从政治史的角度回顾卢旺达的民族问题。非洲国家族际政治问题的比较研究,如戈弗雷·姆瓦齐卡基里(Godfrey Mwakikagile)的《肯尼亚与尼日利亚的族群政治》对肯尼亚与尼日利亚族际政治的特点、族裔化的政党体系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比较研究。

  借鉴国外研究成果与经验

  国内学界的成果虽具借鉴和启迪价值,但表述相对零散,缺乏专题性;研究方法上跨学科意识不足,缺少田野调查的实证材料;与族际政治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未得到重视,更谈不上有效的应用和推广,尚无系统性和比较性研究。较之非洲国家族际政治问题的复杂性,这些研究尚显单薄,亟待泛化与深化研究。

  国外研究成果虽然丰硕,但主要通过时间和空间来解释族际冲突的演变,如他们会思考为何胡图族和图西族族际紧张演化为大屠杀的事件会发生在卢旺达;为何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非洲多民族国家的族际冲突会激化和加剧等常忽略“民族”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族际政治整合研究通常向欧美国家“看齐”,推崇这些国家的族际整合模式,忽视非洲地方性知识的智慧以及更具本土化的整合方式。基于此,相关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将目光更多聚焦于民族这一“文化—政治”单位,反思为何是民族而不是其他共同体成为非洲国家内部冲突的主要方面,以及为何非洲多民族国家的国内政治要围绕族际政治这个轴心运转等问题。因此在解读非洲国家族际政治冲突时,不仅需要分析冲突的类型、进程及特点,从宏观上考察造成冲突的历史与现实根源,如国家历史成长环境、殖民统治的影响、民主化进程等,更重点探讨民族建构、民族认同、民族动员的机制和动力,民族精英的作用与影响等问题。

  民族国家框架下族际政治的协调运行应建立在公平、公正基础上,方可达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境界;而超越民族的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的建构既需要各民族达成共识,亦取决于国家的引导能力。因此非洲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整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论述各国族际政治制度框架的构想与建设情况;族际整合路径的选择,既要考虑西方模式的优劣势及借鉴的可行性,也应深入不同国家社会与文化的肌理,寻求更具本土化的整合方式。

  人类群居的本质如出一辙,族际政治关系必定存在共通性。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研究非洲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的特点、族际整合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实践有借鉴意义,在理论和学术上亦有比较研究的巨大空间与价值。

  完善研究的若干思路

  族际政治关系的演变取决于不尽相同的主导因素和各种变量,只有在大量实证研究基础上,族际政治研究的宏观视野和一般性理论才可能被建构和完善起来。非洲族际政治研究,需要以民族政治学为研究指向,除了关注非洲多民族国家民族的政治生活、政治现象以及民族国家建构等问题,同时也应引入人类学关于民族认同的“原生论”、“工具论”、“建构论”;社会学关于民族关系的“熔炉论”、“内部殖民论”、“文化多元主义”等理论,更深层次揭示族际政治的本质特征;最终尝试得出一些有关非洲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带有共通性的认识,从理论上探索族际政治整合的合理性途径。因此,具体的研究思路以及核心的操作点可以归纳如下。

  搭建理论分析框架。非洲族际政治研究涉及多学科交叉,对于各种理论和概念的梳理与界定极为重要,首先要根据非洲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情况考虑理论选择的适用性问题,其次要以这些理论为导向构建非洲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研究的合理分析框架,使研究内容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

  调查与研究的切入。深入到非洲社会内部,建立一些相关联的田野点,在田野调查基础上,通过人类学、民族社会学的视角考察衡量“文化适应、社会交往与社会结构的相互建构、意识偏见、歧视、价值观” 等民族关系的变量指标;在动态的框架内讨论影响族际关系的各种因素,包括制度立法、宗教信仰、语言使用、人口规模、人口迁移、居住格局、族际通婚、民族分层等。从社会化和生活化角度捕捉非洲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运行过程中难以觉察的细节。

  整体分析与个案选择。非洲有五十多个国家,大都处于相似的政治场域——民族国家建构进程中族际政治冲突与整合的困境。因此既要综合考量非洲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的进程、特点与趋势,还应挑选具有不同历史发展背景,并有一定代表性的国家进行重点分析和比较研究,由点及面,进而上升到对非洲大陆的整体思考,并作出预见性的判断,提供相应的对策。

  总而言之,研究视角上,既有宏观的综合研究,应注重微观案例的解剖,理论探讨与个案分析相结合,形成有序的逻辑链条;以冲突与整合中的“民族”作为研究聚焦点,强调主位与客位视角的辩证统一,提升研究的客观度。资料运用上,在田野调查中获取鲜活素材,更真实生动地展现非洲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的立体图像。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非洲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的冲突与整合研究”(13BMZ06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