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教育:以人为本的美育之道
2020年07月24日 04:5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24日第1974期 作者:王晖

  在当下以视觉影像为主体的融媒体时代,影视艺术无疑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影、电视和网络视频叠加,在对报刊等传统印刷传媒形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亦在无形中塑造或者重塑了人的“阅读”方式、语言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除传统的文字之外,影像也正在成为伴随青少年成长的基本语言方式、情感传达方式和审美表现方式。因此,在诸种教育形式中,影视艺术教育正逐渐凸显其重要性,并成为学校德育和美育的构成要件,是“体智德美”整体育人计划和目标的重要一环。
  
  全过程全方位的美育
  
  美育是运用以艺术为主体的各种媒介手段,通过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情感、思想和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智育、体育相比,美育更重形象性、情感性、精神性和创造性。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诞生仅百余年的电影和电视,与需要借助于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文学有所不同。它们有着特别的艺术呈现方式,诸如包含自然美、社会美和人生美等在内的多元艺术形象显现的直观性,身临其境的逼真性和代入感,视听冲击力和奇幻感,以及或纪实、或玄幻、或穿越地对现实生活作直接再现或曲折表达等。这些特别的呈现方式,显然更易于为当下的青少年所接受。

  “优秀的电影,可以让人们同时看见三重世界:理想世界的影子、生活世界的镜子、心灵世界的自我。”影视编剧、儿童文学作家李西西的这句话正是对影视艺术作为人生全过程全方位教育的一个独特读解。在这里,“理想世界”“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通过影视展现出来,使人产生对现实与未来、物质与精神的深入认知与思考。这种全过程、全方位的美育,更多也更为重要的是指从人的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这一过程的教育,是谓“全时教育”。在人的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中,包含影视艺术在内的“体智德美”的培育贯穿始终,这对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美学观的形成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影视艺术对于人的成长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对青少年包括情感、审美、气质、个性的心理要素的培养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也会作用于其机体的正常发育、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的养成。这种美育并不局限于幼儿园或中小学校园,在家中或公共区域都可以实施。它打破了教育的时空限制,更具教育的自由度、多方位和多层次,可谓“全域教育”。《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使观看优秀影片成为每名中小学生的必修内容,保障每名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免费观看两次优秀影片”的要求,无疑是全过程全方位影视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方式和实现路径,它将会使影视艺术教育形成“全时”和“全域”态势。
  
  具有阶段性和差异性的美育
  
  “全时”与“全域”是影视艺术教育的突出特点。但实际上,在实施这种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当充分体现其阶段性和差异性,即根据人的不同年龄阶段,实施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影视艺术教育。这正如《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里所说,“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必须遵循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学龄前儿童对于影视艺术作品的欣赏大多着眼于内容的评判,对作品的艺术表现技巧和方法等形式要素不太在意;处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少年则具有把握影像语言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评判的初步能力;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学生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审美观和较强的影视评论能力等。因此,影视艺术教育需要依据不同年龄阶段人的审美认知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以获得实效。针对不同的年龄段,推荐各具代表性的影片,由浅入深地解析“公益”和“自信”的内涵,不仅使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能够认知把握并铭记于心,也能够使其在愉悦观影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对于不同类型剧情片以及动画片艺术的体味和感知。可以说,注重阶段性和差异性,是影视艺术教育实施是否有效、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之一。

  在当下,我们应当积极开展全国性的影视艺术教育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大中小幼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影视教育现状,以及不同地区影视教育的差异,编撰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影视艺术教育教材或读本,尽可能做到因地施教、因材施教,使影视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寓教于乐”的美育
  
  影视是典型的大众艺术,这诚如著名电影编剧和作家柯灵所言,“电影是一种最富于群众性的艺术”,“电影观众比任何文学艺术的读者和观众都多得多,广泛得多”。“娱乐性”是大众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正因如此,影视创作就更应当注重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立场,使影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而不是“娱乐无底线”,甚至“娱乐至死”。

  从学校教育层面上说,“利用优秀影片开展中小学生影视教育,是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影视艺术类课程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显生动性、趣味性和快乐性,更易于为人所接受。就社会教育而言,影视艺术教育可谓是有利于最广大人群的教育。它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通过美的形象传播出来,做到“寓教于乐”“寓美于乐”。人在年少时观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地道战》《地雷战》和《南征北战》等电影,观看《渴望》《亮剑》《奋斗》《西游记》等电视剧,其观影体验往往会使之铭刻在心,甚至影响其一生,对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美育
  
  影视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所注重的是人的审美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审美活动中,人的形象思维异常活跃,并伴随着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其感知、情感和想象潜能被激发出来,创造力亦由此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影视艺术是综合性艺术形式,其中的“编导演服道化”就包含了文学、摄影、美术、音乐、建筑等艺术成分,它们都具有创造性要素。

  近年来,以崛起的科幻电影为代表、融合现代高科技的电影工业的发展,对于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代表的综合能力的养成便具有重要作用。网络影像时代促成了人类生活的巨变,我们理应敏锐把握,并努力将影视艺术教育向广度、深度和高度持续推进。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1世纪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研究”(16YJA76003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