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合理评估县级融媒体中心功能——以河南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例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目标十分明确,即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根本体现与实践。县级融媒体主要发挥舆论引导、政务服务、信息提供三方面功能。
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把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信息及时准确进行全域传播,精准传递给每一位需要者,县级融媒体中心大有可为。“服务群众”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实现更好地服务群众,需要把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造成资源丰富、方便快捷、功能齐全的智慧服务平台。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特色
目前,河南省辖17个地级市、53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83个县。2020年7月的一份评估结果显示,大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机构改革情况良好。各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够整合平台,统一管理运营。部分融媒体中心建设相对全面,在采编发流程再造、“媒体+”运行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各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基本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
据调研数据,河南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主要呈现出三种特色。
其一,多方发力,平台共享。受时间、技术、资金、人才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些较早成立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一般采用合作共建与独立自建的“平台共享”模式,借助河南广播电视台提供的技术支持,以较低成本解决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创设问题。
大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使用的指挥调度系统、采编系统与指挥大屏等软硬件设施,以及运营维护,均由河南大象融媒体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而融媒体技术支撑系统则由河南广播电视台承建,采取“公有云为主,私有云为辅”的混合云架构。其中“公有云”依托河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平台”,采用云计算技术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云服务;“私有云”设置在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可方便各技术平台接入。
其二,机构凝合,精兵强政。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各个行政区划紧紧围绕《河南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科学整合本地信息中心(新闻中心)、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台及所属新媒体机构,通过优化资源,科学设岗定编,组建成新型融媒体中心。
其三,服务社会成为本色。目前,河南省大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业务主要集中在信息服务与公共服务方面。在信息服务方面,各中心综合利用“云上系列”移动客户端与微信公众号,同步开展报刊与广播电视业务,积极使用“抖音”“快手”“微信”“微博”及多种移动新闻客户端,拓展信息传播渠道,增强所在地区新闻产品的影响力,扩大其覆盖范围。
平台建设标准
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过程中,涉及如下几个主要标准。
其一,突出党性原则,强调多部门协作。党建方面,与县党委等相关部门形成协同机制,建立智慧党建平台、党建信息资讯平台、智慧党建管理大屏,完成各项数据对接。政务方面,将县域内的政务平台嫁接到融媒体平台上,对政府服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打通县域内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行政壁垒,建立一个完善又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民生方面,实现与交通、医疗卫生等政府部门协作,与医院等主体对接合作,提供公积金、交管、医疗、户政、养老保险等服务接口。文教方面,实现与教育部门的协作,提供教育培训服务。
其二,新闻一次性采集,多渠道发行。在新闻线索管理上,中心平台能够汇聚不同新闻热线,关注本地民生,贴近基层群众,择优共享新闻线索。在新闻采集方面能利用中央指挥系统,远程调派记者,利用平台实现新闻采访素材及时回传。在融合生产方面,指挥中心统一策划后,工作人员能够分别有效执行采、写、编、评指令,实现新闻“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渠道分发”等创新传播手段,及时发布具有差异化的多渠道内容。在监管方面,能够充分发挥“把关人”作用,在舆论导向、艺术效果等层面对产品进行有效的监管。有效落实“三审三校”制度。
其三,建立组织机构与传播体系一体化运行机制。把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县级党委直属事业单位。统筹推进传播体系一体化和组织机构一体化,建立以互联网传播和新媒体生产为主攻方向的一体化运行机制。打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人员使用通道,组建全媒体采编团队,支持优秀业务人才开办创新栏目。组织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加强对采编、技术、管理等人员培训。
县级融媒体中心功能定位
由此可见,平台建设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发挥作用的基础,可以考察融媒体中心是否具备了实现“引导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功能。为了有效检验县级融媒体中心所发挥的功效,一般会衡量如下三项功能。
成为当地主流舆论阵地。中心能够吸引本地用户,依靠新媒体社交平台,打造出一系列客户端,信息下载量、达到率和日活率不断提高。新闻产品成为新闻宣传的主责主业,能够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多样化信息需求,生产出有深度的新闻信息。通过直播、微电影、短视频等形态,推出有感染力、影响力的新闻报道。对负面新闻做出有效回应,围绕争议议题进行正面舆论引导。及时捕捉到民众对政府政策、服务的反馈;将民众的诉求及时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及时获知公民在使用公共服务时的各种数据与反馈;加强与用户的互动交流,将线上传播和线下活动结合起来。
成为名副其实的综合服务平台。在党建方面,能够完善党建新闻、党建管理、党务管理、在线培训考核、效果评估、党内沟通等各项党建服务功能。在政务方面,能够开设互动栏目,畅通民意,拓宽参政议政的空间和渠道。在民生方面,能够支持各类生活服务,包括文化教育、便民查询、便民支付、医疗服务等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在文教方面,能够组织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在线教育、培训课程直播、学杂费缴纳等服务。
成为社区信息枢纽。能够为社区成员提供信息交互空间,让社区动起来、居民活跃起来,以促进社会共识的达成。能够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群众真实需求,及时完善相关服务功能。能够依托技术平台后台,为社区开设足够数量的端口,保障社区自主发布各类通知和宣传文件,定向推送给相应区域的居民。能够提供自主互动功能板块,供各社区在该平台上发布组织活动信息及报名入口,协助各社区自主举办活动。能够提供社区互动功能,引导居民自主发布房产、招聘、推荐、服务、出售等各类信息。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从宏观角度来说,县级融媒体建设,一方面是融合平台的搭建,另一方面是舆论引导新格局的形成。通过上述各方面的考察,可以检验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否在具体实践中发挥出应有功效,是否真正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项目“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评估标准和验收指标体系研究”(2020WT09)成果)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