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两创”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2022年09月02日 08: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9月2日第2484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杰

  8月25日,山东社科论坛202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理论探索与山东实践研讨会在济宁举行,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聚焦“两创”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两个维度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动“两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李正华提出,坚定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新时代坚定理论自信,就是坚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

  在新时代中华文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表示,从文化自身发展看,要努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现代化;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角度看,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按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要求,加以更新和改造;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必由之路;中华文化的不同方面和具体内容,应当有各自的创造性转化之路和创新性发展之道。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准确把握二者的关系。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刘续兵认为,“创造性转化”是“从过去到现在”,强调的是继承,内含的问题是继承什么、如何继承,其核心是“立足本来”。“创新性发展”是“从现在到未来”,强调的是创新,在“立足本来”基础上,兼及“吸收外来”。其中心问题是如何“用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必须解决的是时代性和社会融入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华文明的“面向未来”。

  准确把握“两个结合”内在逻辑

  “两个结合”是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的内在逻辑,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和前提。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欧阳雪梅认为,马克思主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立场、观点与方法,注入了科学理性精神和强大动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受了现代文明洗礼,实现了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新观念新话语,也形成了中国人喜闻乐见的现代化文化形式,创造了中华文化新气象,由此塑造了现代中国人的文化品质和精神力量。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都内在地包含着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济南市委党校(济南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扈书乘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间的内在融通,是“两个结合”的论断基础,深刻理解这个内在融通,是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关键。而要理解这个内在融通,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做深入系统的比较研究。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