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区文化传承研究有序推进
2020年12月21日 09: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21日第2073期 作者:记者曾江 实习记者廖苏予

  本报成都12月20日电 (记者曾江 实习记者廖苏予)近年来,中央对凉山彝区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加大了扶持力度。为推进彝文文献整理与彝族文化研究相关学术工作,推进彝区传统文化研究与现代科技融合,学界在不断在创新。

  近日在成都举行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小凉山彝文经籍文献语音资源库建设”开题暨项目年度推进会上,西南民族大学校长刘玉彬表示,在大小凉山贫困县全部摘帽之际,推进此项工作具有特殊意义。要把握好传承文化与服务社会的关系,让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惠及彝区群众的产品和服务,为促进民族文化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应有贡献。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胡旺认为,推进彝文文献语音资源库建设在彝族文化研究发展中是一个重大突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建设共享语音资源平台具有重大价值,有利于抢救、保护彝族濒危语言文化。要高度重视彝文语音资源采集和标注问题,以及彝文经籍文献语音资源库建设问题,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整合资源,使图像文本化、文本图像化。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李文华介绍,“大小凉山彝文经籍文献语音资源库建设”涉及民族文化、文学文献、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研究有利于传承与保护彝族优秀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作的推进得益于国家对于民族文化抢救和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也离不开各相关部门对大小凉山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的关爱和扶持。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