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理论研究
2020年10月23日 04: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0月23日第2032期 作者:记者陆航 实习记者王清晨

  本报西安10月21日电 (记者陆航 实习记者王清晨)10月17日,由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主办的“全国‘80后教育学人’第二次学术沙龙暨青年队伍发展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教育实践的理论问题”议题,共同分享教育智慧,推动教育理论创新,促进教育学科进步。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洪修提到,实现集体行动视域下的教师课程决策,需要强化教师课程决策的集体认同感,塑造教师课程决策的共同愿景,推动教师课程决策的协商与合作,建立教师课程决策的利益分配机制。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乐通过对“户外环境教育”课程的参与式个案调查,从目标与规划、交流与互动、任务与作业、反思与评价四个方面,客观描述了教师教育“实地化”模式的运行过程。他认为,“实地化”的核心价值在于让教师教育回到场地,而场地既显现了“实地化”模式的优势,又限制了其更大的作为。同时,“实地化”理念也为我国完善教师教育模式提供了启示。

  人工智能教育作为信息时代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赵鑫提到,高度发达的技术文明呼唤相应的情感文明。情感文明作为促进人工智能教育变革创新的精神力量,能够彰显人工智能教育的人文情怀,完善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逻辑。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情感文明的建设与发展,需要营造充盈情感温度的人工智能教育场域,强化富有情感能量的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提升基于情感赋权的教育主体情感修养,从而厚植人工智能教育的情感底蕴,走向技术文明与情感文明和谐共生的育人境界。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