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念 推动绿色发展
2020年04月13日 00: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13日第1905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广禄 夏立 陈炼

  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再次来到浙江安吉县余村考察。15年来,余村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发生巨大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在这里变成现实。围绕“两山”理念及我国绿色发展实践取得的成效,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以“两山”理念为指导,余村在实践中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提到,走绿色发展道路,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余村积极转变发展观念,逐渐复原绿水青山,取得了绿色发展成果,既美了“绿水青山”,又做大了“金山银山”。“两山”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基调。“两山”理念在全国各地得到充分践行,成为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准则。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谷平谈到,余村践行“两山”理念,走上了“产业因绿而兴旺、人民因绿而幸福”的良性发展之路,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与示范。浙江大力践行“两山”理念,深入推进美丽浙江建设,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浙江之路。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闻海燕表示,安吉余村、鲁家村等地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村级发展平台、创新管理模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等方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广大村民特别是贫困户、低收入户参与经济发展。全体村民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收获了绿色福利,在实现绿色发展中获得了绿色效益,在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中提高了生活品质。

  以余村为代表,全国各地践行“两山”理念取得了显著成就和丰富经验,在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彰显出重要意义。

  谈到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借鉴意义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红利,实现自然资产保值增值,生产出优质的生态产品。二是利用自然提供服务,如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为人类提供能源服务,逐渐替换传统能源,将其转换成经济发展的内生、持续、清洁的动力,同时推动发展相关产业链,促进就业。三是通过技术革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余村考察时指出,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于法稳看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对“两山”理念内涵的再升华、再丰富、再提高,实现了从理念到实践的跨越,成为新时代我国绿色发展的根本遵循。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这一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也随着各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而不断深化。

  周谷平谈到,“两山”理念既为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行为准则,又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绿水青山既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也包括各地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生态环境资源,更包括与之相关联的生态产品和服务;金山银山不仅局限于这些生态要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包括绿水青山带来的长远利益即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民生福祉。我们对“两山”理念认识的演变,体现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发展观念的进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对于生态文明的高度认同,也为国民经济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杨振斌表示,当下受疫情影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我国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心依然坚定不移。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

  谈到如何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谐共生时,潘家华提出,要让绿水青山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转换发展思路和方式,尊重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提下利用自然资源。

  闻海燕认为,通过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实质上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人与社会的关系。余村的发展证明,以绿色发展理念重塑发展方式,能够从根本上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人与社会的关系。

  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受访学者认为,应充分总结运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与经验,继续践行“两山”理念,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于法稳谈到,在认知层面,应加强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增强全民绿色发展意识,促进全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在实践层面,应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发展的绿色化,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转化。处理好国家总体目标与基层具体目标之间的关系、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数量目标和质量目标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要依据绿色发展理念,正确选择产业及其发展模式、路径,立足本地实际引进企业,推动产业的绿色发展。应通过逐步完善相关制度,提供制度保障,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及效果评价,更好地解决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参与。

  “践行‘两山’理念应充分发掘专家智库资源,发挥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加强相关学科发展。”杨振斌认为,广大高校科研工作者要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有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通过课程教学、社会实践、价值引领等方式,积极引导青年学子关注和投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让青年学子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作出新贡献。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黄贤金认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要转变发展理念,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积极进行生态补偿,实现从富民到富民、福民、安民并重。在政策制度上,要改革GDP核算体系,增强对于地方政府绿色发展行为的引导。要从要素治理转向国土空间治理,使发展“有边”,保护“有界”,管制“有疆”,推动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周谷平提到,我们应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断创新践行“两山”理念的通道与机制,把“两山”理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要在顶层设计、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协同治理、技术创新等方面不断实现突破,更好地推动绿色发展,更高质量地践行“两山”理念。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