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融理论探讨和产业实践于一体的佳作
2020年04月01日 00: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1日总第1898期 作者:余玉刚

  2014年11月9日,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强政策、法律、规则的衔接和融合,携手打造便利高效的亚太供应链”的倡议。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作出了“全球产业布局在不断调整,新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日益形成”的重大判断。

  发展现代供应链,有利于运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和模式来替代过去低效粗放的运营模式,实现降本增效,优化供给结构、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持续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企业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探索的步伐将不断加快。因此,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剖析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的不同功能,并提出供应链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路径已经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江南大学浦徐进教授和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孙书省博士撰写的《供应链模式创新:线上线下融合之路》一书(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版),创新性地采用行为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构建博弈模型,并结合现实的产业案例来研究供应链各成员(供应商、实体店、网店、平台、消费者等)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机理,针对企业如何利用线上线下渠道来提高运营效率,实现供应链共赢给出相关建议。通读全书,可以发现既有对已有模式的总结,也有对存在问题的剖析,还有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得出了不少具有创见的观点。

  首先,该书归纳了推动线上零售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因素,认为:在政策层面上,世界各国对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扶持,使得线上零售产业能够拥有更强大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在经济层面上,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球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线上零售可以让消费者在网络上获取更多全球范围内的商品资讯,满足各国消费者对世界各地商品的不同需求。在技术层面上,持续增长依赖于当代全球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上网设备尤其是智能移动终端普及率的提高,拓展了线上零售市场的发展空间。在消费层面上,消费者更加注重消费的个性化和便利性,不断成熟的售后服务,让消费者更加倾向于网上购物。

  其次,该书基于零售渠道动态演变的视角,将供应链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线下传统实体店阶段、线上纯电商阶段、线上线下竞争阶段和线上线下融合阶段),重点分析了线下传统实体店阶段、线上纯电商阶段、线上线下竞争阶段面临的运作困境,从而也给出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必然性。

  再次,该书结合亚马逊、苹果、阿里巴巴等企业实践线上线下融合的生动案例,向读者展示了以实体门店、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为核心,实现商品、会员、交易、营销等数据的共融互通,通过门店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终端,实现智能终端取代旧式的货架货柜,延展店铺时空的消费场景。

  最后,该书还提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推动供应链创新发展:精准定位消费者需求。围绕动态演变的消费者特征和需求来构建供应链模式,实现对消费者个性化、异质化需求的精准定位。加快供应链技术革新。努力促使供应链各环节中所有的动作与行为变成可控的数字形式,实现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公开、透明和可视化。创新实体店运营模式。立足于实体店内部价值链的优化与改善,走集约化经营之路,通过管理的优化促进效益的提升,实现管理效益。推动电商转型升级。更加关注消费者对消费过程的体验以及感受,通过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效结合来推动电商转型升级。协同创造供应链价值。以低成本、高效率为顾客协同创造更大的价值、提供更优质的商品和服务,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打造和谐、共赢的新型商业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还针对生鲜农产品这一特殊的商品,立足于我国国情,努力厘清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发展痛点,提出应该通过行业商业模式优化、供应链体系搭建以及配送物流效率提升来实现生鲜消费的线上线下融合。

  随着 “全民互联”时代的到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大趋势。同时,经济社会领域中的一些新变化、新现象、新问题也将不断涌现,向研究者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因此,《供应链模式创新:线上线下融合之路》一书的出版顺应形势,恰逢其时,是一本内容丰富、分析翔实、逻辑严密的管理学著作,能够启发我们深入地思考如何加快推进现代供应链发展的国家战略,同时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作者系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