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动摇
2020年03月18日 00: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3月18日总第1888期 作者:杨晓 刘凯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首次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上升为根本制度,并作出重要部署。《决定》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了制度基础,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方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明确了方向指引。同时,筑牢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之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了力量,开创了“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我国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上升为根本制度,以制度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使其达到常态化和规范化的目的,充分体现了党对于意识形态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入把握,不仅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在各项工作中的落实,更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实现治理的程序化和法治化。并且,根本制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起顶层决定性、全域覆盖性、全局指导性作用的制度,相较于其他制度,更加具有全局性和方向性,对其他制度起到思想引领的作用。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上升到根本制度的高度,进一步体现了其“方向盘”“压舱石”“定盘星”的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各项制度来实现。意识形态是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必须以根本制度来确立其至关重要的地位,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恪守党的本质属性、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必然要求。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进一步巩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只有思想统一、行动一致,才能确保党的各项事业有序推进。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言下之意,我们只有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才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能够在复杂的思想领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引导,抵制各种社会思潮对人们思想的侵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力量,是保证我国文化建设正确方向、更好担负起新时代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体现社会主义的方向、呈现中国发展的特色,这就需要奏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愿望;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融入文化发展始终,使马克思主义体现在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定要做好阐释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学习形式,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硬功夫,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立足于中国发展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总结我国发展的实践经验,并将好的做法上升为政策、理论和制度,更好地用于指导实践;要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向上要坚持正确导向,在内容上要注重理论阐释,在形式上要坚持丰富创新,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承担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大使命;要发挥党的“主心骨”作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压紧压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和领导责任制,抓住“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真正把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忠诚于党的干部任用到关键岗位,始终把意识形态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面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舆论斗争,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还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秉持是什么问题就怎么解决的方法,既不能搞“泛意识形态化”,也不能搞“去意识形态化”。对待政治原则问题,一定要敢于“发声”,进行彻底的批判;对待思想认识问题,一定要善于教育,进行悉心的引导;对待学术观点的问题,一定要勇于探讨,进行活跃的争论,这样才既能保证正确的政治导向,又能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本文系工信部党的政治建设研究中心课题“高校‘生命线’的体现及观测点研究”(19GZY311)、陕西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研究”(2017ZD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