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比较文学学科体系建设
2019年12月23日 09: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2月23日第1842期 作者:本报记者 曾江 实习记者 华夏

  新时代比较文学研究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加快推动比较文学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至关重要。12月14—15日,“新时代、新中文、新比较、新对话”高端学术论坛在四川大学举办。

  四川大学教授曹顺庆从刘若愚、王国维、钱锺书等人的比较文学研究出发,提出了“比较文学阐释学”这样一个新话语。他认为,比较文学阐释学主要包括理论阐释作品、作品阐释作品、跨文明阐释、翻译阐释等基本内容,应成为比较文学领域重要的方法论和研究范式,与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及变异研究具有同等地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方维规表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既不同于多元文化、文化间性,也超越了传统的独立文化概念。跨文化突破文化界限,是改变传统和现有文化、创造新文化的社会现象。然而,尽管跨文化是全球化时代的普遍生活形态,但我们只有充分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异质性,才会认识相同性和普遍性,从而具备跨文化性。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金慧敏提出,既有对话理论存在两个偏颇,一是话语中心主义,二是信仰“绝对他者”而只求伦理尊重。在金慧敏看来,对话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问题在于怎样去正确地认识对话。对话既是一种主体间性,也是存在的一种样态,是存在延伸进另一主体视野的途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苏仲乐提到,新文科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学科深度融合,更加凸显人文的技术性和科技的人文性。中文学科建设必须在观念和实践层面有新思路、新举措,产生新格局、新知识。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首都师范大学跨文化跨媒介研究中心主任易晓明表示,比较文学的未来很可能是媒体比较。比较文学不管是最初建基的民族语言文学的比较,还是后来发展出的电影比较等,都可以回溯到现代主义的历史语境中。同时,电影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为后来比较文学发展出包括电影在内的媒介研究新方向提供了一个源头。

  论坛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学科群)、国际东西方研究学会等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