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积极评价新中国70年成就
2019年10月08日 09: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0月8日总第1788期 作者:本报驻伦敦记者 赵媛 本报记者 王晓真 赵歆 姚晓丹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有关庆祝活动和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成就受到海外媒体和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表示,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繁荣稳定的重要引擎,中国方案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肯定和参与,中国的科研创新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新的贡献。

  阅兵彰显自信和科技创新成果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和平发展,走向繁荣昌盛。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2019年中国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勇敢面对未来发展挑战的信心。武装直升飞机编队以数字“70”的队形飞过天安门广场,盛大的阅兵仪式彰显中国对发展以及世界和平的追求。由各界人士代表和数十组彩车组成的群众游行队伍共同庆祝着新中国70年来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放飞和平鸽彰显着中国对和平未来的憧憬。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官网刊文称,中国以宏大的阅兵仪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响礼炮声震云霄,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拉开了阅兵仪式的序幕,高新科技武器装备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法国智库蒙田研究所亚洲项目部主任马蒂厄·迪沙泰尔(Mathieu Duchatel)10月2日在该所官网刊发文章表示,2019年6月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中提到了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概念,即在政治领域恪守国际准则,不干涉不侵犯别国,尊重其合法权益;在军事领域,以保证国家安全需要为标准,不大搞军事建设及建立和扩大军事同盟,破坏平衡威胁他国安全。此次阅兵展示的各类导弹反映了中国对战略稳定的追求,表明了中国有决心、有能力进行安全保障。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中国在机器人、新材料、超声波武器、定向能武器、量子科技和合成生物学等领域也取得突破。此外,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成为可能。维护战略稳定与军事上的颠覆性创新,正在成为未来中国国防领域发展的两大目标。

  经济发展迅速 脱贫成效显著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70年来,中国由经济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数亿民众脱离了贫困。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官网10月1日发表了英国国会前议员乔治·加洛韦(George Galloway)撰写的评论文章。加洛韦称,70年来,中国不断创新、变革,适应形势变化,这使其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尽管也遇到了一些外部的打压,但中国经济仍旧实现了腾飞。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私营经济也得到了繁荣发展。中国不仅让数亿人摆脱了贫困,还大大提高了人均寿命;在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不断努力,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可以说,中国在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上展现出了卓越的智慧和远见。

  英国剑桥大学政治和国际研究系教授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70年来,中国在脱贫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同时,中国持续推进科研创新领域发展。理解中国对于西方日益重要。中国研究在英国不断发展,到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和到中国留学的英国学生都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文明互鉴。

  英国诺丁汉大学英语语言教育中心国际关系学讲师鲁艾里德·布朗(Ruairidh Brown)表示,中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带领人民走进新时代。同时,在国际上,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彰显,体现了中国追求国际关系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发表报告提出,当今世界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巨大缺口,影响贸易、开放以及未来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增进互联互通,为解决全球基础设施缺口提供助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Audrey Azoulay)表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科技、经济等多领域取得重要成就,也向国际社会传递了尊重历史文化、开展教科文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推进沿线国家教育与文化交流合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宗旨相契合,有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

  引领可持续发展

  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表示,中国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追求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型,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通过从碳密集型制造业转向低能耗服务业,持续支持电动汽车、高速铁路和环保型城市化发展,中国正在为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树立高标准。

  罗奇认为,中国一直在积极地将燃料消耗从碳密集型的煤炭转变为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中国正在引领世界,拥抱风能、太阳能和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中国通过改变经济模式、改变燃料来源、发展新的交通系统和生态友好型城市,推进可持续发展,并在该领域彰显全球领导力。中国将在通往清洁、低碳型经济的道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快速变化的交通模式是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高速铁路网、发展最快的地铁系统,在电动汽车的发展热潮中处于领先地位。此外,中国也注重新的生态城市模式,以低能耗建筑材料、轻型大众运输和精心规划的城市“绿色空间”为特色的绿色生态城市居住环境将极具国际优势。

  世界银行行长兼执行董事会主席戴维·马尔帕斯(David Malpass)表示,“中国经济繁荣发展。中国正在快速调整有关政策,以改善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解决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并减少河流中的塑料和塑料微粒污染”。

  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教授凯利·西姆斯·加拉格尔(Kelly Sims Gallagher)认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通过投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制定更为完善的能源政策,中国有效提升了能源使用效率,推进了可持续发展。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发布研究报告表示,近年来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报告认为,中国已成为清洁能源领域的领先者。到2016年为止,中国拥有超过15000项可再生能源专利,占全球总数的29%。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17年,中国生产和销售的电动汽车占全球总产销量的近一半,而在2018年则超过了一半。中国不仅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也越来越多地积极参与有关国际谈判,在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到了更多的权益。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