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艺术人类学的中国学派
2018年10月12日 08: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0月12日第1551期 作者:记者吴楠 通讯员章旭清

  本报南京9月30日电 (记者吴楠 通讯员章旭清)近日,2018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在东南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艺术人类学与新时代的中国发展”的主题,就艺术人类学学科建设、艺术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方李莉表示,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形成与发展跟改革开放有着密切关系。中国艺术人类学不仅关注本土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发掘、记录整理及研究工作,也关注中国社会当下的艺术实践,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各门类艺术的当代史论的建构等方面的研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艺术人类学已经具备形成自己学派的条件。方李莉认为,经济全球化时代,相关学者应该从艺术人类学学科建设的初心出发,致力于构建艺术人类学的中国学派,深入认识和发掘中国艺术与文化传统。

  谈到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现状时,东南大学副教授孟凡行表示,艺术人类学是中国艺术研究体系不可缺少的研究层面。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界,其主要研究方法(艺术民族志)有别于文化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艺术人类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应综合运用人类学和艺术学的理论及方法。对艺术人类学学科基本问题的讨论,有利于从理论上加强艺术人类学与艺术学的联系。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艺术人类学和艺术学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两大学科应抓住机遇,密切合作,不断发展。

  “艺术民族志为打破传统艺术理论的迷思,实现新的理论突破提供了动力和支撑。”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建民认为,在艺术民族志的研究过程中,既要关注艺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也要保持对艺术形式的敏锐性。如果放弃了对艺术形式、手段、技巧等的关注,就会增加理解文化与社会的难度。

  会议由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与东南大学联合主办,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承办,民族艺术杂志社协办。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