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18年09月14日 08: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9月14日第1537期 作者:本报记者 李永杰

  2017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上,与会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各方一致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要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创新合作机制,让粤港澳大湾区对泛珠乃至全国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定位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

  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以及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学者表示,无论是作为区域规划,还是作为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环节,粤港澳大湾区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定位。

  香港、澳门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港澳成为内地对外联系的窗口。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港澳与内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逐渐形成了优势互补的产业分工合作模式,港澳地区在自身成功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也为内地的工业化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港澳扮演了对外开放的桥梁与纽带角色,成为内地吸引外资和扩大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服务了改革开放的大局。

  在毛艳华看来,推动粤港澳三地向湾区经济发展,释放出湾区经济的开放性、创新性和宜居宜业的活力,就能够继续发挥港澳的独特优势,加快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步伐,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粤港澳大湾区对中国的未来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郑永年表示,其首要意义就是建设一个世界级经济大平台。在他看来,把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经济大平台,既是湾区内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急剧变化的国际环境的回应。郑永年说:“就湾区内部来说,无论是广东本身,还是香港和澳门,都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未来发展动力仍待提升。数量型经济增长已经遇到瓶颈,质量型经济增长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发展。香港和澳门的大多数产业已经转移到珠三角地区,本地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技术创新不足。湾区的融合就是要突破三地现在的瓶颈,把经济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表示,在广东内部,珠三角地区与其他地区发展不平衡。香港、澳门与珠三角地区的发展也不平衡。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区域协同来解决。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规模和生产要素集聚的密度,已经具备发展湾区经济、推动区域平衡发展的基础。

  促进大湾区服务贸易一体化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提出,推进泛珠合作,要把焦点放在服务贸易上。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一体化发展是未来的关键所在。

  “实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一体化的时机已经成熟。”迟福林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完工后,推进服务贸易一体化的重点与难点在于产业体系的深度合作、市场体系的直接融合、服务体系的全面对接以及粤港澳尤其是广东服务业市场的全面开放。

  数据显示,2017年广东、香港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分别为10.9%与14.9%,远低于2016年全球平均24%左右的比重。服务贸易相对滞后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中注入新内容,真正依托自贸区落实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申明浩表示,要构建外贸互联网产业链,利用保税区建设集保税展示、服务贸易于一体的示范区,实现广东和港澳之间的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推动粤港澳营商规则的对接,构建与国际高标准衔接的经贸规则体系,提升国际经济竞争新优势。”申明浩认为,高度发达的湾区经济必然对专业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深入实施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大力发展会展、旅游、法律、会计、仲裁、建筑设计等专业服务,为内地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旅游、投资合作提供专业服务。

  “一国两制”开启新篇章

  9月1日,《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按照规定,当日起,港澳台同胞可就近在居住地派出所申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南开大学法学院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表示,《办法》规定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持有人在内地(大陆)可享受广泛的权利、便利和基本公共服务。《办法》务实合理,具有针对性和精确性,便于港澳台居民申领和主管机关具体落实,标志着“一国两制”实践的丰富和发展。

  在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原局长政治助理、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何建宗看来,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意义远大于一个证件,因为这个证件代表着“一国两制”的新阶段。

  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邹平学表示,《办法》的出台,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有利于实现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的愿景,将为港澳与内地的全面互利合作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双方的合作领域、合作层次、合作机制以及合作的稳定性与持续性,都将得到完善和提升。此外,《办法》还极大地便利了港澳居民在内地的求学、工作和生活。

  李晓兵认为,《办法》既在实践层面具有操作性和便利性,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理论,因而是一套兼顾战略想象力和具体执行力的制度设计。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