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
2018年07月11日 08: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7月11日第1490期 作者:陆航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如今我国高速公路密如蛛网,高速铁路纵横交错,繁忙的空中航线与海上航线散射到世界各地。一张史无前例的交通运输网通畅四方,连起城市和乡村,串起沿海和内陆,辐射全球。

  公路网不断延伸

  “上大学时,寒暑假回家,从西安坐六个半小时的班车到甘泉县城。到县城后,要是赶不上到老家的班车,就得坐摩托车到镇上,再走十几里山路才能到家。”7月9日,西安市民闫润华计划开车带家人从西安回陕北探亲。闫润华说,从包茂高速通车后,他回老家首选自驾,因为省时、方便。对比今昔,闫润华感慨万千。

  闫润华的感慨,反映了我国交通运输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变迁。今天的中国公路网正向更远处延伸,原“7918”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国省干线公路连接了全国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农村公路基本通达所有建制村,公路交通运输能力紧张状况得到极大缓解。

  高铁改变出行方式

  6月19日,在2018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高速铁路技术发展论坛”上,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张卫华透露,世界上时速最高的真空高温超导磁悬浮比例模型车试验线正在成都搭建,预计今年底前将建成并投入试验测试。按这个进程,我国高速铁路最快将于2021年4月达到1500公里试验时速。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生荣表示,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辉煌的40年,中国铁路也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壮大,在“提质增效、强基达标”的时代主题下不断进取,努力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客运段的李晓玲曾负责铁路售票若干年,见证了铁路票证的变迁。她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铁路客运采用的卡片式火车票,上下车的区间、票价印在车票正面,乘车时间、车次以及座位号则由售票员贴在背面。当时没有电脑,相关的铁路线路、里程全靠售票员记在心里。1996年,我国铁路系统开始实行电脑售票,信息同步联网,售票的效率大幅提升。2007年,上海铁路局率先发售磁卡车票,此后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优化。今天,我们用上了信息量更全、更智能的二维码火车票。

  40年来,伴随国家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投入力度的持续加大,中国铁路网的建设如火如荼。从北国冰雪风光到海南椰岛风情,从西部辽阔边疆到东部沿海港湾,铁路日益伸进民众生活的每一片土地。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满珂认为,高铁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让我们享受高质量的交通出行体验,更让高铁所连接和承载的城市文化和精神特质互相融合,并且重构着我们对于生活理念的认知体系。  

  空运水运智慧发展

  2017年5月5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起飞,经历1个小时20分钟的飞行后完美落地。这是我国民航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刻,标志着国产大飞机技术取得了突破。

  西部机场集团航空地勤公司党委书记廉涛告诉记者,打开一张最新的中国民航航线示意图,代表着机场的红点数量和航线网的密集程度令人惊叹。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为中心,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区域枢纽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干、支线机场相互配合的民用航空格局。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瀚认为,民航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王瀚建议推动中国民航“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民航治理,发展更高层次的国际航空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港口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跻身世界港口建设先进行列。近年来,厦门远海全自动化码头、上海港洋山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等相继建成。我国沿海形成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5个现代化港口群,基本建成包括集装箱、煤炭、石油、铁矿石、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在内的综合性、立体式运输系统。

  与港口发展相映衬,我国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多点开花,航道通航条件不断改善,初步建成了以“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为主体的内河航道体系,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71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1.36万公里。

  通达四方的公路网、多层次铁路网、联通内外的航空网、干支衔接的水运网,日益紧密的交通网编织起中国人民走向幸福、走向美好的时代图景。

  为世界交通贡献中国智慧

  复兴号、洋山港、C919大飞机……中国在交通领域不断书写着发展的新篇章。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吴春耕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交通运输实现了由“瓶颈制约”到“总体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的重大跃升,中国交通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快速缩小,部分领域已经实现超越,一个走向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展现在世界面前。

  交通的变化是中国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缩影。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冯宗宪认为,交通运输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和引领性的特点。40年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压舱石,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巨大。如今,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车等正在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正由交通运输大国向交通运输强国快步迈进。

  在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副院长汪海年看来,新时代的交通运输行业正在由以工程建设为主向注重管理服务转变,从以规模速度为主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正在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引领性、基础性、服务性地位更加突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更加明显。交通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态势更加向好,仍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交通运输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在促进国民经济高水平开放发展过程中,应加快推进国际运输便利化,积极参与交通运输全球治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全球交通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