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2018年07月06日 07: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7月6日第1487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璐

  近日,中央军委印发《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明确了传承红色基因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着力重点和主要工作。有学者表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传承红色基因,汇集磅礴力量,才能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红色基因是中国革命文化精髓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主任羊绍武表示,红色基因是中国革命文化的精髓。在人民军队建设中,红色基因体现为听党指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红色基因体现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实现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前提,也是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的根本保障。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松友认为,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锤炼的先进本质、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的精神动力,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内涵。

  利用科技优势弘扬红色文化

  如今,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为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传播与弘扬提供了有力的平台。如何借助互联网渠道传承红色基因,引起了学界的思考。

  在陈松友看来,要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加强红色网络建设,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红色资源教育网络,向受教育者全面再现红色资源内容。例如,通过筛选高校红色网络内容、开通红色网络微博等渠道,弘扬红色文化、激活红色基因。

  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任吉东谈到,一方面,可以构建全国红色资源网络联盟和网站,在地方创建分站,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在网上重现历史,再现场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举行网络知识竞赛的方式,传播正能量。

  羊绍武表示,一要注重红色资源的网络化。借助互联网,建设红色资源的网站、刊出有关红色资源的网文、开展红色资源网络直播等,让网络成为人们获取红色资源的重要渠道。二要注重红色文化的大众化。弘扬红色文化,需要将产生于革命年代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互联网时代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元素。三要注重红色基因的时代化。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更新红色基因的文化内容,创新红色基因的传承形式。

  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力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郑冬芳认为,进入新时代,不仅要继承党的红色基因,更要与时俱进、扩大红色基因。在已有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基础上,挖掘新时代的革命精神和红色精神。例如,航天精神、航母精神、西迁精神、塞罕坝精神等,让红色基因富有时代感、亲切感。

  任吉东表示,首先,要发挥红色资源的历史教育功能,使红色资源真实地再现革命历程,成为宣传爱国主义、弘扬革命事迹的平台和阵地,成为凝聚人心、建设国家的思想动力。其次,要发挥红色资源的文明传承作用。红色资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要将其转化为民族动力。再次,要发挥红色资源的旅游经济功能。红色资源既是精神财富也是旅游资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从而转化为发展动力。

  新时代应更好地把红色资源转化成创造新辉煌的强大动力。在羊绍武看来,一要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凝练红色精神;二要培育和弘扬红色文化;三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红色资源承载着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在提升人们思想境界、培养人们道德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陈松友认为,新时代要把红色资源转化成创造新辉煌的强大动力,首先,进一步开发、整合红色资源,形成优势特色和适时性的教育资源,发挥红色资源的整体效应。其次,推进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红色资源“进教材”开始,在教材篇章中适时适度合理地配置红色内容的比重。再次,广泛构建红色资源实践教育基地,以此促使人们了解历史、坚定信念、磨炼品质。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