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2018年06月22日 07:5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6月22日第1477期 作者:记者张清俐

  本报济南6月20日电 (记者张清俐)近日,由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主办的“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专题研讨会在山东曲阜举行。与会学者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表示,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学术,当代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要求我们从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新时代要求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党的领导下直面现实,从实际出发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我们还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形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和优势。

  结合当前社科工作实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操晓理认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第二,坚定文化自信、学术自信。我们应当破除对西方学术理论的迷信和盲从,坚定学术自信,强化主体意识,让中国的学术、中国的理论走向世界。第三,立足鲜活实践,推动学术创新。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要立足独特的中国经验,以当代中国实际问题为研究起点,坚持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丰富中国理论。第四,弘扬优良学风,涵养学术生态。应当在学术界大力弘扬优良学风,不断涵养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为学术的创新、创造提供健康的土壤和环境。

  对于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姚洋认为,应思考如何从中国的实践总结中国发展经验、发现新的理论,力求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教授徐勇表示,概念是理论体系的基石,社会科学对社会事实现象的理解和分析首先需要概念化和定义,继而才能产生一套知识体系加以传播、学习和运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需要考虑如何获得定义权,重新界定概念。当下中国正面临时代变革,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化定义提供了契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要在发现事实的过程中,对新的事实加以提炼、总结,获得对事实的定义,继而构建概念,掌握话语权。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