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
2018年06月08日 07:5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6月8日第1468期 作者:本报记者 高莹 明海英

  为深入学习、领会和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由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共同主办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研讨会第五场于6月1日在武汉大学召开。会议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讨。

  从经典中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明确回答了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的问题,指明了通过读书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田心铭表示,通过读书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读经典,即“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最佳途径是读原著,而不是读其他著作。这是因为经典原著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诞生地,是经典作家亲自对他们创立的科学理论做出的表达和阐述。读经典原著,就是直接同经典作者交流,聆听他们的教诲,按照作者写作的原貌去了解这些原理。

  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纲领,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梅荣政表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马克思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共产党宣言》宣示的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理想、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共产主义革命精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斗争精神和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国际主义精神,才能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实现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袁银传看来,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论创新的特点就是把实践中的矛盾上升为理论上的矛盾,把实践问题上升为理论问题,通过实践问题倒逼理论创新,又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实践矛盾和问题的解决。

  袁银传表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动摇,坚持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以及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的有机结合,并把指导思想的创新作为根本,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和新实践经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用新思想武装头脑

  今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既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也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成就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成就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与会学者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形成而形成,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发展,成为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思想理论体系,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光春表示,新时代要夺取马克思主义的新胜利,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好、研究好、贯彻好、落实好,用这一新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干部的头脑,统一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真正按照“学懂、弄通、做实”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开展学习、弄懂道理、贯彻落实,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进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进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

  “我们坚信,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座光芒四射的灯塔和准确定位的指南针,有了亿万人民这一不可撼动的历史柱石,有了实践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源头,就一定能克服新的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蹄疾步稳地向前迈进。”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陶德麟说。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