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小城市发展路径
2018年04月23日 07: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4月23日第1436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受访学者表示,数量众多的中小城市不仅是我国城镇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成绩显著。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

  “中小城市生产、生活、商务成本较低,城市发展空间较大,在整合中心大城市、小城镇和乡村,以及在城市群发展中产业配套、功能疏解、城乡过渡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南京大学经济学系教授耿强表示,一方面,中小城市可以作为城市群副中心,形成以本市市区为中心,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城市圈,共同构成大规模城市群;另一方面,紧邻中心大城市的中小城市,可以作为中心大城市的“副城”和“卫星城”,在产业上与中心大城市高度协作,疏解大城市功能。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智勇看来,中小城市对实现部分农村劳动力市民化意义重大。同时,城镇化的驱动与辐射效应也是解决地区差异的重要手段。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乾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小城市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将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城市群为主体引领和主要形态的城镇化。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试验田,更是优化城市体系的重点方向。

  因地制宜培育战略性产业

  城镇化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推进中小城市城镇化的进程中,我国目前仍面临着城镇发展不均衡、人口两极分化、人才吸纳能力弱、市场化进程缓慢等问题。那么,应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中小城市城镇化发展路径,从而促进中小城市与大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姜全保表示,对中小城市而言,一要重视发展规划。充分借鉴大城市发展经验,注重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将来人口聚集和工业发展创造条件。二要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地方特点,打造特色城市,培育战略性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三要依据政策、就业、环境和服务等着力点,提高自身人才吸纳能力,依托人才实现城镇化发展中的追赶超越。

  在黄乾看来,中小城市,一方面要主动融入紧邻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发展,形成不同规模城市协同发展的城市群;另一方面要主动与乡村发展结合,促进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和乡村融合发展。同时,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和政府的调控作用。此外,要注重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市化质量为根本导向,加大公路、铁路、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力度,加快城市化过程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依托人才实现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也是一场人才争夺战。如今,处于扩张与产业转型期的一二线城市掀起了“抢人大战”,无疑凸显了人力资本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小城市实力相对薄弱,那么在这场“抢人大战”中,中小城市应如何找准自身定位?

  黄乾认为,一方面要找准“人才定位”,中小城市应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产业需求,将重点锁定在技能型人才、返乡劳动力和农业转移人口上;另一方面要找准“机制定位”,中小城市应重视大城市人才的“辐射效应”和“外溢效应”,灵活利用多种手段,形成优秀人才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流动机制。

  中小城市不仅要关注大城市人才目前面临的问题与迫切需求,在住房、交通、生育以及教育等方面出台具有吸引力的支持政策,而且要对不同层次人才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姜全保认为,中小城市应将解决经济体量小、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少等问题作为关键环节,通过打造城市产业集群,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人才提供更多选择。此外,要提高服务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对此,政府部门应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创造出适宜生活和工作的城市环境。

  面对大城市虹吸效应带来的人才流失危机,耿强认为,除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生活品质,还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提升人才吸引力,重点引进符合本地产业发展需要和目标的人才,以优质产业和企业为基础,搭建人才吸引和发展平台;同时要加快吸引城乡转移人口,以乡村振兴战略和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和逐步市民化,实现本地转移、本地就业、本地发展。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