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营造良好民俗文化生态
活态传承木版年画传统技艺
2018年01月12日 07:3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月12日第1372期 作者:本报记者 吴楠

  作为具有千年历史和民俗大众视觉文化属性的木版年画,有着闪烁人文智慧的光芒和直指人心的力量。1月8日,中国·苏州首届国际木版年画展暨传承·创新·交流——中国木版年画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国内外专家学者、木版年画收藏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约150人与会,并进行了深入研讨。

  年画是人们在春节期间辞旧迎新的载体之一。年画深厚的人文蕴涵、鲜明的民俗寓意以及深切的民俗心理表现,使它成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以及古代丝绸之路上联系欧亚大陆的一条文化纽带。与会学者表示,认真梳理、深入研究木版年画,不仅有助于激发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推动传统技艺的传承,还有利于促进年画创作和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传统年画技艺得到恢复与发展

  年画作为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早在20世纪初期就因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图像史料价值而成为域外汉学家钟爱的研究文献。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城镇化运动的进程使民间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巨大冲击。一度为鲜活民俗事象的古老木版年画也逐渐跻身于艺术品珍藏行列。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文化战略的实施,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的民间木版年画制作技艺,得到了快速恢复和长足发展。

  民间文化躲不开时代的冲击。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与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相联系。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赵罡表示,当代城市社区的改变、农村城镇化、人口迁徙等因素正在导致民间艺术原有生存土壤的改变,以农耕文明为给养的民间美术板块也在遭遇瓦解。现代社会商品化的冲击更使得原有民俗生活的方式发生变化。没有中国传统农业的兴旺发展,不会有现代工业的发展。

  中国木版年画收藏家李文墨表示,每个地区生产的年画都是为当地的民众、民间生活和民间习俗服务的。苏州年画是民间活动、民间习俗需要的美术产品。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分析苏州年画的发展可以得知,年画生产和传承决定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他认为,一定要加强对民俗文化生态的培育和营造,即产出的年画产品尽可能得到当地广大老百姓的认可,体现民间文化和民间习俗,并逐渐形成一种风气,为民间艺术品提供平台,这也是传统年画在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当下中国的民间传统文化正在悄然发生嬗变,民间文化传承的内在规律是“活态”存续,其载体是非遗传承人。赵罡表示,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不仅是年画传统技艺的承载者,更是年画制作技艺传统的守望者。保护传承人便保护了民间文化,扶持传承人便传承了民间文化,这是中国木版年画制作技艺传承谱系的重要工作。

  促进中外民间艺术交流与发展

  年画曾经是联系欧亚大陆的一条文化纽带。据介绍,17世纪苏州的姑苏版画是中日贸易中绘画交流的重要内容。由此,日本的浮世绘版画吸收借鉴了桃花坞年画的创作元素,其美学风格受到桃花坞年画的深远影响。18世纪欧洲“中国风”的盛行使中国姑苏版画远销欧洲,英国著名书店“寒山堂”藏有传世数量最多的姑苏版画。赵罡表示,这些流传至各国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民间艺术创作和文化发展。加强对姑苏版画研究的国际交流,有助于深入挖掘姑苏版画本身的艺术价值,及其对东西方民间艺术交流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推动当今世界各国民间艺术的交流与发展。

  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版画绘画藏品部学者王小明表示,姑苏版画在清代初期以贸易的方式传播到欧洲。欧洲对姑苏版画的追捧从17世纪开始一直到18世纪末才减弱。当时中国民间版画代表强势的文化,主动影响到了19世纪前欧洲的审美。从这一点看,姑苏版画在文化传播上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在东西方艺术交流史上,清代康熙至乾隆早期可谓姑苏版画海外传播的黄金时期,书写了姑苏版画史上重要的篇章。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徐文琴介绍,姑苏版画大约是17世纪末期开始大量外销到欧洲。外销欧洲的姑苏版画主要是花鸟图和人物图,山水图及风景图比较稀少,花鸟图版画普遍保持传统风格而没有被西化,人物图版画普遍受到法国时尚影响,呈现巴洛克艺术风格。在18世纪60年代,由于产品风格与西方人的需求变化,姑苏版画才退出欧洲市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冯骥才在致会议的贺电中表示,姑苏版画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是地域审美个性的标志,是未来苏州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各国之间友好的桥梁,必将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之间共同的文化繁荣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