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长江文化研究的全局视野
2017年11月17日 08: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17日第1333期 作者:本报记者 吴楠

  作为中国第一长河,长江哺育了沿江两岸的华夏儿女,联通起纵横如织的经济命脉,交汇出异彩纷呈的中华文明。11月11日,“长江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座谈研讨会在张家港市举行。来自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和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长江文明的起源、长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长江文化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长江是丰厚精深的文化宝库

  长江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陶思炎表示,长江孕育了我国远古时期南方地域的主要文明形态,长江文化研究对于探索中华文明的源流、形成、特质,中华文明久盛不衰的原因以及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等具有重要意义。但较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的历史重要性较晚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陶思炎表示,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大多分布于黄河流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黄河流域相关问题研究受到了更多关注。但随着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在长江流域内出土,人们逐渐意识到长江流域同样有着悠久历史,长江文化也达到了很高的发展水平。

  陶思炎表示,长江不仅滋养着华夏大地,对中华文化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域外文化也产生了瞩目影响。早在三国时期,我国就已通过长江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起联系。可以说,长江流域不仅是文化的创造地和传承地,更是文化的传播地。几千年来,长江文化不曾式微,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悠久博大、丰厚精深的文化宝库。

  整体推进长江文化保护工作

  长江文化由羌藏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以及吴越文化等构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长江文化包含神话传说、史诗歌谣、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工艺美术等多个领域的文化艺术资源。长江文化不仅具有共性特质,还具有个性化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呈现出了五光十色的独特风景。

  长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于保护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陶思炎表示,虽然从地域上看,长江流域可分为上中下游,但本质上是一个统一整体,所以长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必须作出整体性考量。在整体性考量的前提下,还需着重保护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从边疆经济发展、边疆文化维护、文化安全等角度将边疆民族文化纳入重点保护范围。引领当地民众脱贫致富的同时,注意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民众的物质条件不仅得到改善,精神生活也能够获得满足。

  对此,贵州师范学院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教授聂森提出,在新时代,长江文化研究对于促进长江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位于长江上游的西南地区来说,巴山蜀水、云贵高原的独特自然环境虽然造就了独特而悠久的长江上游文化,但因自然环境封闭复杂,又处于华夏文明边缘地带,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困境。聂森表示,要加大对长江流域贫困地区,特别是长江上游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缩小东西部文化发展差距。此外还要重视对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是民俗文化生长和繁荣的土壤。

  开展长江沿岸活态调查研究

  针对未来如何深化长江文化研究,陶思炎认为,长江文化研究应具有全局视野,一方面要准确认识长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比较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淮河文化等其他流域文化的异同,对中国地域文化作出宏观把握,进而发掘长江文化的独特之处;另一方面要比较长江文化与世界其他流域文化的异同,寻找古今中外人类在河流的开发利用、文化的孕育传承、生态的保护治理等方面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更好推进长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针对长江流域的江河文明和其他陆地文明相互浸染、融通的问题,济南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韩波表示,在研究内容上,有必要将长江在我国历史上发挥的文化传播作用予以系统而专门的梳理,并基于最新考古成果,重新构建长江流域物质文明史;而在研究方法上,他认为,文化产生的缘由是多方面的,发展动因也是复杂的,要做好长江文化研究,必须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各学科间的沟通与协作。

  复旦大学文学院教授郑土有提出,要开展长江沿岸活态调查研究,重视基础性资料整理工作,如历史文献资料的梳理,田野调查资料的搜集以及活态传承资料的积累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回溯文化的真实本质,找到文化的根基。韩波表示,长江流域各省市应抓紧进行文化调研、记录和存档工作,做好濒危文化的抢救和整理工作。同时,有关部门应对原生态文化发展给予更大投入和保护。对于基础理论研究,各级政府应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便利。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