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系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主力军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
2016年09月28日 08:4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9月28日第1059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清俐 张杰

  9月23日,全国社会科学院第十九届院长联席会议暨首届智库论坛在山东省淄博市举行。这是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全国社科院系统召开的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要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地方社科院学者代表180余人与会,学者为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建言献策。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培林,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李培林强调,社科院系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主力军,担负着构建新型智库创新发展的重任。按照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如何把社科院建设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如何通过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加强资源统筹整合,在建言献策、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方面发挥智库的重要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讨交流。

  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库工作实际,李培林指出,做好智库建设工作,关键是要做好以下五点: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中央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总体要求,准确把握智库研究的主攻方向;第二,必须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智库工作责任制,完善智库管理机制;第三,必须始终坚持把推出高质量的智库成果和高水平的智库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第四,必须持续坚持加强智库传播平台、成果报送平台建设;第五,必须长期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新体制机制。

  孙守刚在讲话中指出,山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于8月15日召开了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山东实际,以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动山东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社科强省建设正在迈出新步伐。

  此次会议的主题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创新工程,建设新型智库”,共设立三个论坛:一是创新论坛,主要研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探讨如何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和激发科研创新活力,不断提升服务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智库论坛,围绕新型智库建设的主题,探讨在智库建设中如何通过转变科研组织运行机制、创新智库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增强智库竞争力和影响力;三是廉政论坛,主要研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改进党风廉政建设的薄弱环节,合理合规使用科研经费等,促进社科院长远健康发展。

  社科院系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201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级综合性高端智库的优势,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智库;地方社科院要着力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有条件的要为中央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库建设工作正在按照中央和院党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稳步推进,已初步构建起以院综合性智库为统领,所(院)级智库为主体,专业化智库为样板的院级、所级、专业化智库“三位一体”的智库建设格局。在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的25家单位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有3家智库进入试点。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又成立了14个专业化智库。今年上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与院属专业化智库进一步加强了体制机制建设,完成了一系列党中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交办的重大任务,承担的国家高端智库重点课题研究有序推进,院级专业化智库筹建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地方社科院也扎根地方需要,稳步推进各具特色的新型智库建设。如山东社会科学院组建了“山东智库联盟”,迈出了智库间合作研究的新步伐;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制订了智库考核评价、经费管理、人才岗位聘任、科研质量以奖代补四个制度,建立起了有利于激发智库活力的管理体制;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以“突出特色、突出优势、突出重点”为核心,夯实了推进新型智库建设的核心理念和重要策略……其他许多省市社科院也都积极探索和努力,着手进行了符合自身特色的新型智库建设。

  山东社会科学院是此次会议的承办方。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唐洲雁谈表示,近年来地方社科院围绕提升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和创新,推出了一大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和重要学术价值的成果,呈现百家争鸣、百策并举的智库建设新局面。

责任编辑:韩慧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