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解析中俄二战重要贡献
俄罗斯—中国国际学术论坛在莫斯科举行
2015年05月13日 08: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5月13日第737期 作者:本报记者 钟哲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我们有责任从历史的角度回顾和纪念这场浩劫,捍卫世界反法西斯主义和反日本军国主义的胜利成果,捍卫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稳定局面。

  近日,以“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珍爱和平”为主题的“苏中在二战战胜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中的作用”——俄罗斯—中国国际学术论坛在莫斯科举行。会议由俄中友好协会、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俄友好协会、吉林大学共同主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分别为国际学术论坛发来贺信。

  警惕歪曲历史的“逆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70年,这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已经以国际法规条款的形式确立并载入史册,然而当前仍有人公开挑战二战胜利成果,歪曲二战历史。战后70年来,一些历史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清醒的认识和解决,反而越来越剧烈地冲击着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与和谐。关于二战历史的错误认识引起了中俄两国学者的警惕。

  刚从莫斯科回京的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臧运祜告诉记者,会上中俄两国学者共同指责了战后尤其是当前日本政界挑起历史问题、歪曲二战历史的行为。此外,俄国学者还特别批判了一些国家受到欧洲右翼的影响,否定二战成果。臧运祜表示,国际上一些颠覆战后秩序的翻案“逆流”需要我们格外警惕。

  俄罗斯外交部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东亚与上海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研究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亚历山大·卢金举例说,波兰联合德国成立了历史研究委员会,意图重新审查和改写早有定论的历史真相,美欧主要国家领导人集体缺席红场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盛大阅兵式活动等等,都只是为配合美欧因克里米亚事件而对俄罗斯围堵、封杀、贬低。

  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表示,有的国家公开挑战二战胜利的结论,战后的一些遗留问题被歪曲。这要求我们不断深入开展历史研究和理论研究,深刻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切实捍卫世界反法西斯主义和反日本军国主义胜利的成果,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研究历史是为了铭记历史、关注现实、面向未来。二战奠定了今天国际秩序的基础。历史不容歪曲,维护二战成果,维护战后秩序,成为与会学者共同的心声。

  中国战场的积极作用得到国际学界肯定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和胜利国,中国实际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前就已经同法西斯国家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之中。此前,已有国内学者提出将1931年9月18日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或者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观点。对此,尽管国际学术界仍在讨论,但是国际学界对中国战场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正在发生变化。

  俄罗斯学者对于二战中中国战场的积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俄罗斯联邦政府国立财经大学副校长季米特里·索罗金对记者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发生在欧洲,也发生在亚洲甚至其他地方,是一场世界范围的大战。但欧亚战场是主战场,在欧洲抗击德意法西斯战争中,苏联承受了最大的牺牲,也作出了最大的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而亚洲主要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中国战场是核心,中国人民浴血抗战,付出了数千万军民的巨大牺牲,为牵制、策应、支持和帮助俄罗斯战场、欧洲战场,乃至为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开始,中国战场的作用已经显而易见。南京大学特聘教授、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谦平告诉记者,近年有几位欧美学者站在中国的立场,也发出了不同于传统欧美研究的声音:一位是剑桥大学的方德万教授,他认为过去英美的研究过多地强调欧洲而忽视了中国;另一位是牛津大学印度籍教授米德,他也充分强调了中国战场的积极作用。陈谦平表示,我们并不是要否认英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贡献,而是应该客观、公正地肯定苏联和中国战场在反对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日本中的决定性作用。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教授胡德坤认为,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上开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战场,中国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推动了二战走向胜利的历史进程,并在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俄在二战中的功绩不容忽视

  胡德坤告诉记者,中俄都是二战主要的战胜国,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主战场,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的主战场,两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俄罗斯继承了苏联战争贡献的遗产。

  季米特里·索罗金认为,不管西方学术界、政界如何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贬低俄罗斯和中国在反抗德意日法西斯战争中的伟大历史功绩,历史真实是无法改写的。面对一些西方国家抹黑俄罗斯对欧洲战场的贡献、低估中国在东方战场的主导作用的丑恶企图和挑衅行为,中俄需要携手并肩,加强团结合作,同仇敌忾,使其不能得逞。中俄学者从不同视角以更多铁的事实论证了苏联和中国在二战中的丰功伟绩以及鲜血凝成的友谊,也是对西方仇俄、反华势力的坚定回答。

  “作为中俄两国共同庆祝二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论坛收到两国领导人的贺信,这也让与会学者非常振奋。”吉林大学中俄区域合作研究中心教授朱显平表示,这次会议也为未来中俄学者就相关问题开展更多的合作和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