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哲学研究寻找合理“内核”
——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殷杰
2014年12月26日 08:4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2月26日第685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清俐 耿雪

  从1992年踏入哲学之门至今,殷杰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期刊上累计发表90余篇学术论文,荣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以及“山西省三晋学者特聘教授”等荣誉。殷杰现为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研究。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刚刚结束在英国剑桥大学克莱尔大厅学院和李约瑟研究所为期半年的访学。总结即将结束的2014年,殷杰说:“2014年是我的‘不惑之年’,也是我新一段学术探索之旅的开始。”

  学术研究需要“领路人”

  影响一个人学术研究的因素很多,而“领路人”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殷杰求学所在的山西大学在20世纪中期就开始了自然辩证法的教学和研究,良好的传承和积淀为殷杰最初进入哲学研究提供了学术成长的环境。

  殷杰将自己的每一步成长都归功于他的授业恩师郭贵春教授。“作为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的开创者,郭老师不仅为我们这些后辈学人创造了借以发展的‘平台’和‘事业’,更彰显了一种学术精神和人生态度。”在追随恩师求学的6年时光里,殷杰不仅认识到从事学术研究的艰辛,也体验到其中的无穷乐趣。

  殷杰回忆说:“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写了30多页稿纸,1万多字的内容,几天后导师看完返回时,已经对文章内容进行了逐字修改,连错别字和标点错误都一一指了出来。”如此三易其稿,这篇文章最后发表在了《哲学研究》上。殷杰至今还留存着导师三次批改过的论文手稿。在他看来,这份手稿代表了导师无声的行动和严谨的治学精神,这种精神一直影响着他。

  如今同样身为博士生导师的殷杰也在向自己的学生传递着这样一种严谨的精神,对学生的文章常常要经过六七次的指导、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了,才能同意学生投稿。

  养成良好的学术判断力

  在殷杰看来,在学术之路的探索中,个人学术经历、学术研究的问题域可能会发生变化和调整,但贯穿其中的核心是学术判断力的形成。学术判断力就是发现自己从事的研究领域中哪些问题是值得关注、深入思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这是学者个人学术素养、学术品格、学术风格综合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养”出来的。“关于养,首先建立在对经典研读的基础上,对所从事的研究领域进行系谱学的工作,以历史的眼光与态度去把握这个研究脉络。”

  殷杰告诉记者,学术判断力的形成还需要对科学前沿问题的把握。对于科学哲学工作者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多年来他一有机会就会翻阅《自然》与《科学》等这些反映当代科学最前沿问题的国际期刊。

  一本本著作是殷杰自身学术提升的阶梯。在攀登阶梯过程中,殷杰对学科历史有清晰的把握,对面临的问题也有着敏锐意识。目前,殷杰正承担着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翻译科学哲学丛书《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通过这套丛书的翻译,殷杰认识到,无论科学哲学如何发展,它的科学方法论的内核不能变,寻找新的研究方法来解决科学哲学研究所面对的一系列困惑,是推动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开启“语境论”探索之旅

  在2000年前后,殷杰发现,社会科学哲学正是科学哲学工作者亟须投入关注的领域。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科学领域长期以来存在两个难题:一是社会科学诸领域哲学基础的欠缺,社会科学哲学的基本概念、规范的解释以及根本的规律性探索,都严重不足;二是社会科学诸领域很难形成一般的社会科学哲学理论。

  殷杰开始探索,如何在哲学层面构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一般社会科学哲学理论。他在国内较早提倡并系统进行社会科学哲学领域的研究。在殷杰看来,社会科学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的逻辑、方法和说明模式进行研究的领域,围绕社会知识的科学地位问题,以社会科学实践的理性重建为基本旨趣。它关涉社会科学之理论和假设,通过理性基础上的经验的、理论的论证,对现有社会科学方法和实践给出批判性评价。

  同时殷杰也在探寻着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的新视角。“语境论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是殷杰正在全力以赴的学术探索之旅。语境论是当前国际科学哲学研究中很前沿的一个方向,被学界认为是当前科学哲学问题求解中新颖而有前途的方法论之一。在国际学术界,语境论的自然科学哲学研究虽然已较多开展,但以语境论介入社会科学哲学研究还鲜有人涉猎。2012年,殷杰以“语境论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为主题申请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他提出的“语境论的社会科学哲学”已经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有学者认为,这项研究契合了对自然语言解释和分析的形式化与对形式化规范语言解释的自然化这一科学哲学研究未来发展的趋向,对国内的科学哲学研究具有结构性的补充意义。

责任编辑:武勇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