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全球学习外语的成年人在增加。对此,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桑吉塔·艾耶尔(Sangitha Aiyer)与跨学科全球变化中心研究人员阿卜杜勒拉赫曼·宾达南(Abdulrahman Bindamnan)于1月7日在《今日心理学杂志》撰文表示,即使是以良好的出发点纠正非母语者的语言,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文章表示,当成年人学习一门新语言时,无论他们表述的水平如何,都有可能会被别人纠正发音或语法,然而任何纠正都可能会阻碍他们的进步。他们认为,在社交场合纠正别人语言的行为通常是不礼貌的行为,母语人士的范式似乎不适用于非母语人士,虽然母语人士认为纠正非母语人士错误,可能是出于帮助的心理或初衷,但现实往往适得其反,可能会让学习者感到尴尬与挫败,极大地削弱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学者认为,成年人学习语言的方式与儿童不同,当儿童学习新语言时会大胆犯错,但成年人在犯错时遇到任何纠正都可能会被挫伤自尊心。
美国西北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研究人员此前的一项研究发现,语言和社会阶层之间有着直接联系,有外国口音、语法错误的群体往往在社会阶层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质疑母语人士在社会中获得优越性的合理性,语言的重点在于沟通与理解,而非自然赋予的声音与口音。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也难以避免,如招生办想招收最优秀的学生,雇主想要最优秀的员工,为了最大程度提高效率,语言难免成为一种评价工具,有口音或有语言错误都可能直接成为被拒绝的理由。
学者表示,尽管根据人们的说话方式或语言中的错误,可以将人群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但语言也有将人群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历史上从未像现在这样充满大量的跨文化、种族与社会的交流。他们呼吁将语言看作传递思想的媒介,提倡大家将注意力放在理解内涵上,而非将语言本身作为关注的核心。
(练志闲/编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