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荷兰学者开发出一种计算机软件,用以研究不同语言间的语法差异。
荷兰莱顿大学官网近日刊发消息表示,探索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之处有助于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此外,发现不同语言的共有结构也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大脑是如何处理语言信息的。但实现以上所述并非易事,人们很难做到真正了解语言间的异同之处。此类工作通常是由语言学研究人员人工完成的,但每种语言的词汇众多,这些词语可以组成难以计数的句子,所以研究人员需要提前选择比较对象,这可能导致他们忽略某些问题,或者将一些原本不常见的现象视为普遍现象。
对此,莱顿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马丁·克鲁恩(Martin Kroon)借鉴计算机领域的最小描述长度原则开发出一种电脑软件,希望能够利用它在更大范围内比较不同的语言。最小描述长度原则就是要求选择总描述长度最小的模型。克鲁恩认为可以将这一原则引入语言学研究中,用来研究语言的异同,因为在某种语言中频繁出现但不太长的词语搭配可能并不会出现在另一种语言中,例如,在荷兰语中,“冠词+名词”的搭配很常见,但是这种搭配不会出现在捷克语中,因为捷克语中没有冠词。此外,考虑到欧盟的会议文字记录会被翻译成其各成员国语言,克鲁恩主要使用欧盟的会议文字记录来研发和测试软件。他利用新研发的软件对比了英语和匈牙利语,同时请一位匈牙利语研究人员手动编制了英语和匈牙利语语法差异列表。
结果发现,该软件在研究、发现不同语言的句法异同方面是有效的,许多基于该软件的假设得到了证实,但软件未能发现两种语言间所有的语法差异,却检出了一些与语法几乎没有关联的差异。克鲁恩认为这可能与起初翻译人员翻译文档的方法有关,也可能是因为在不同语言中,人们对语言现象的描述不同。
(姚晓丹/编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