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林
■伍志伟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聚焦了全世界目光。多家外媒认为二十大对中国和世界具有重大意义,许多外国学者关注的侧重点虽不同,但是都在认真地从二十大报告中探寻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密码。日前,澳大利亚人文科学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休教授马克林(Colin Mackerras)与阿根廷知名媒体人、《当代》杂志主编伍志伟(Gustavo Ng)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畅谈了他们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提供的新选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就
《中国社会科学报》:作为中国发展历程的长期观察者和亲历者,你们是否感受到了中国新时代十年来的变革和发展?中国的发展对于全世界具有怎样的意义?
马克林: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从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间,中国占全球GDP的份额从7.74%跃升至15.19%。同期美国的份额仅从19.13%上升到21.61%。就购买力水平而言,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中国在提升国民生活水平、总体生产水平、对外贸易,以及基础建设方面(尤其是令人赞叹的高铁系统),都为希望摆脱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
当然,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美国蓄意挑起的贸易摩擦等影响,中国当前正面临一些发展的阻力。但我认为,这些困难是暂时的,中国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从而继续发展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当今世界,中国的政治体制优势正得到逐渐凸显。在全球许多国家陷入政治动荡和国际纷争的背景下,中国依旧出色地保持政治稳定。习近平主席在反腐倡廉、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对于中国的飞速发展,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软实力”。“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通过吸引或说服而非胁迫的方式”影响其他行为体的能力。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在2022年全球软实力指数排名中称,尽管中国的表现可能令一些西方国家感到意外,但却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预料之中。
9月中旬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召开的上合组织峰会再次表明,全球地缘政治正在持续摆脱以西方为主导的旧模式。同时,这次峰会也清楚地表明,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与解决重大问题的方式,对那些试图摆脱落后状况、并在国内和世界上取得真正进步的国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伍志伟:中国共产党通过十年来的不懈努力,让中国人民的生活迈上了新台阶,具体表现为极端贫困的终结与小康社会的到来。中国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将这个国家的天南海北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从生态角度来看,不管是下大力气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之以恒地植树造林,还是清洁能源技术的进步,都能看到中国在各个层面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同样,我认为中国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不仅体现在军事层面,也体现在维护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实现科学技术自立自强、保障供应链安全等诸多方面。此外,中国在通信、工业生产、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太空探索等领域都实现了飞速发展。在经济建设层面,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谋求平衡发展的模式令人瞩目。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和不断丰富发展,中国开启了社会各方协同发力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成效显著,始终成为整个国家进步的主心骨。
随着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对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中国自身的实力,包括经济实力、技术能力、巨大的生产力及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等具体政策,努力构建全新的世界发展格局。40多年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启,中国开始融入全球化大潮。直到今天,中国始终遵守着全球化的基本规则。作为一个重要的参与者,随着自身实力的增长,中国必然会参与到全球化规则的制定当中。
中国为全球树立扶贫减贫典范
《中国社会科学报》:近年来,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致力于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你们认为,中国在哪些方面的发展经验最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马克林:4月1日,世界银行在发布的新闻中表示,40年来,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全球绝对贫困标准衡量,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近8亿,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近四分之三。毋庸置疑,中国对全球的减贫事业意义重大。而在同一时期,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所设定的许多指标在很多国家都出现了倒退的迹象。这种局面下,中国对于全球减贫事业的意义进一步凸显。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两项,就是消除极端贫困和严重饥饿,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的成就很了不起,堪称各国的典范。
伍志伟:中国之所以能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其根源不在于某些可以放之四海皆准的具体方案,而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为人民谋福利。反之,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决心公平地分配其财富,或至少无法以满足其全体人民基本需求的方式分配财富,那么即使照搬中国的脱贫经验,也难有收获。
当前,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扶贫方面的交流刚刚起步,许多国家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中受益匪浅。但这些国家并不一定能够惠及本国最贫困的群体,这也是这些国家最需要借鉴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地方。
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化朝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近年来,全球化进程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抱有怎样的期待?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马克林: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现了逆全球化浪潮。与此同时,以中国为主要推动力量的全球化正在加速发展。尤其是由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促进整个欧亚大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交流、投资,这是自16世纪左右中国与欧洲之间的海上航线开始取代大陆航线以来,数百年间从未有过的壮举。同时,中国倡导发起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融资平台。截至2022年8月,已有149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倡议。
尽管“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它在促进世界各国、特别是非西方世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繁荣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十年,“一带一路”将对全世界经济产生巨大而积极的影响。英国智库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预测,从现在起到2040年,“一带一路”倡议有望每年推动全球GDP增长7.1万亿美元,惠及全世界。显而易见,“一带一路”正在为世界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正能量。
伍志伟:“一带一路”倡议连同中国与拉美国家达成的各种协议,能够充分发挥中拉合作的巨大潜力,将有助于拉美国家解决众多与经济相关的问题。中国向其他国家发出了惠及彼此的邀请,但这些邀请显然被某些国家视为对其霸权地位的威胁。一些国家不惜以经济制裁相要挟,破坏拉美国家与中国的合作。然而,拉美各国已充分认识到,中国可以通过贸易或投资,对拉美各国的发展带来巨大助力。
我相信,拉美人民最终会了解中国,看到中国的积极力量。我期待在拉美国家能够有更多领导者站出来,与中国等国家建立与发展多边关系。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