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2022年11月01日 10: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1月1日第2520期 作者:项久雨

  “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给予高度强调。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

  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究其根源在于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曾几何时,西方学者将“西方化”作为“现代化”的代名词,将西方现代化错误描述为世界现代化的“唯一范本”。但是在这一“范本”的所谓“指导”下,鲜有发展中国家真正摆脱落后、实现现代化,甚至一些发达国家自身也难逃矛盾丛生的困境。究其根源在于,西方现代化仅仅实现了极少数资本家的富裕,而忽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为重要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真正破解了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难题,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国家发展与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将一系列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一系列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的难题,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中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宿命”,致力于真正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推动者、参与者、受益者不是少数人,而是全体人民。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等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成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同时,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富足,更要求精神生活的充实。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也已成为党和人民高度关注的重点领域。因此,加强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成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全党全社会应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明确前进方向;不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定文化自信与历史自信,以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努力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急不得,也等不得,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首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须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不论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还是缩小城乡差距,都需要通过高质量的发展来实现,即需要以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其次,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为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实现共同富裕不仅要将“蛋糕”做大做好,更要将“蛋糕”切好分好,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最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须“聚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人民群众冷暖安危时刻挂在心上”,“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实打实地办好每一件事。一言以蔽之,我们要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落深、落细、落实,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发展带来的新变化,锲而不舍,接续奋斗,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