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加剧政治极化
2022年10月19日 09: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0月19日总第2511期 作者:王悠然/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据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官网10月11日报道,该校数字地理学研究员彼得·托恩伯格(Petter T?觟rnberg)的新研究表明,社交媒体加深政治极化的原因,可能主要在于“拣选”(sorting)而非回声室效应(echo chamber effect)。

  近年来,西方国家政治极化程度急剧上升,削弱了应对气候变化、大流行病等紧迫挑战的能力。人们普遍认为,社交媒体的崛起加重了极化和政治冲突,一个主流解释是回声室效应或过滤气泡(filter bubble):在一个封闭系统内,同质化的信息和观点被不断重复和加强,人们难以听到不同声音,立场日趋极端。然而,由于实证证据不足,这一解释已开始受到质疑。基于有关情感极化(affective polarization)、数字媒体和舆论动力学(opinion dynamics)的研究,托恩伯格提出了一个新解释:当前的极化源于身份认同和情感归属,而非意见和理性的论据,社交媒体为此提供了空间。

  托恩伯格谈到,现今政治极化的特征不是意见越来越不同,而是差异和厌恶越发情感化并形成“拣选”:各种差异开始“对齐”,即身份认同、信念、文化偏好与政治立场混于一个无所不包的大旋涡中。“稳定、有凝聚力的社会并非没有冲突和分歧,但在健康的社会中,冲突和分歧彼此平衡。例如,为不同政党投票的人可能支持同一支球队,这就存在相互尊重的空间。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支持的球队和政党都是一致的,这是危险的。”托恩伯格说。

  为了解社交媒体与“拣选”之间的关联,托恩伯格将模型和已有的实证数据结合起来,观察互动结构的变化如何影响个体的社会身份。模型分析显示,当个体间的互动限于本地区时,本地身份得到加强。例如,A州共和党成员与A州民主党成员之间的共同点,可能多于A州共和党成员与B州共和党成员之间的共同点。此时,地区差异“中和”了党派差异,遏制了极化。而今,社交媒体带来了更多非本地互动,人们接触的对象可能来自各地。此时,党派身份得到加强,A州共和党成员开始更多地自视为“共和党人”而非“A州共和党人”,最终结果是导致极化,党派内部更加同质化。

  托恩伯格的研究《数字媒体如何通过党派拣选驱动情感极化》已于10月10日刊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王悠然/编译)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