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需求催生快速证据评审
2022年06月10日 07:5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6月10日第2424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悠然

  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政策制定者对科学证据进行综合的需求,也体现出及时的证据评审的重要性。人们开始评估快速对证据进行综合的方法,特别是快速证据评审。本报记者就快速证据评审的特点、应用现状及不足等问题采访了国外学者。

  新研究不断涌现

  现今,每天都有大量科研成果发表,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相关研究成果更是不胜枚举。据《自然》杂志报道,2020年全球科研人员不仅发表了10万多篇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主题的论文,而且其他科学主题的论文也大幅增加。不管是对研究人员或者读者而言,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关键动态都并非易事。因此,系统综述这一有力的证据汇总和评价手段走进了大众视野。

  系统综述指的是针对某一明确定义的问题,采用系统性的、可复制的、清晰透明的方法来识别、筛选、评估所有相关研究,抽取和分析进入综述范围的研究中的数据,进而得出综合性结论。得益于方法的严格性和透明性,系统综述能够减少偏误和随机误差,最大限度产出合理可靠的证据。

  但系统综述是一种科研资源密集型活动。有学者统计,针对某一科学主题进行详尽的系统综述需要6—24个月不等,平均也需要15个月,鲜有政策制定者能等待这么久,他们需要的是根据科学证据迅速作出决策。因此,如何平衡证据质量与评审速度成为科研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快速证据评审精简系统综述

  据英国政府与高校合作项目“学术政策参与能力”独立顾问乔纳森·布雷肯(Jonathan Breckon)介绍,追上新研究面世速度的方法之一是动态化的实时证据评审。例如,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研究所决策与实践证据信息协调中心开发了“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社会科学研究证据的系统综述实时地图”,每月最后一个周五定期更新,旨在帮助人们更及时地了解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社会影响。

  还有一种方法是证据差距地图,其特点是直观地展现出系统综述和影响力评估的分布,即针对某一问题展现其科学证据质量的高低以及是否存在研究空白。证据差距地图覆盖的研究量可能非常大,例如,有一份关于预防儿童暴力研究的证据差距地图覆盖了1569项影响力评估、302项过程评估、268项系统综述。

  证据差距地图的优势在于清晰明了地显示出目前有什么样的证据、缺少哪方面的证据,但还需要利用其他工具从证据中提取意义。快速证据评审可作为传统或标准系统综述的“提速版”。此类综述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里流行起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迎来高峰。它兴起于医学和卫生政策领域,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社会政策领域。

  比利时鲁汶大学公共卫生与初级卫生保健系教授菲利普·穆恩斯(Philip Moons)、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护理与助产学系教授伊娃·古森斯(Eva Goossens)和阿联酋穆罕默德·本·拉希德医学与健康科学大学护理与助产学院教授大卫·R.汤普森(David R. Thompson)在《快速评审:加速评审过程的利与弊》一文中提到了快速证据评审与传统系统综述的若干区别。

  快速证据评审寻求在较短的时间期限内评估关于某一问题的已有证据,搜索范围受到时间制约,提供的深度信息和细节少于传统系统综述。传统系统综述寻求全面详尽地评估关于某一问题的所有证据,搜索范围更广,提供的信息更丰富细致。传统系统综述不仅要分析整合出最佳证据,据此提出政策建议,还要提出证据空白和现有证据的不确定性,以就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提出建议。快速证据评审常用文字加表格的形式,传统系统综述则以文字为主。此外,快速证据评审的委托方与评审员常有密切互动,因为评审的目的就是作为决策参考。

  快速证据评审有一些常用的提速方法或称“捷径”,包括非常明确地限定问题、控制问题的广度、缩小搜索相关研究的范围等。

  求快不能牺牲质量

  穆恩斯告诉本报记者,当政策制定者需要基于科学证据迅速作出决策时,快速证据评审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其评审得出的结果往往比传统系统综述更合时宜。没有哪些政策领域格外适用或不适用快速证据评审,一切都取决于证据的用途和使用证据的紧迫程度。快速证据评审现在越来越多地被政策制定者采纳。在医学和生物科学文献摘要数据库“PubMed”中,涉及快速证据评审的文章自2015年起明显增多。2015—2019年,此类文章每年的发表量从近50篇增至100篇以上,2020年升至接近400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生、政策制定者和医疗机构管理者对快速证据评审的需求激增。穆恩斯相信,快速证据评审的应用潜力可观,对于与新冠肺炎疫情无关的话题,快速证据评审也将更常用。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达拉·拉娜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安德里亚·特里科(Andrea Tricco)对本报记者表示,快速证据评审适用于已存在一定数量研究的任何领域,不适用于全新的陌生话题。例如,在前所未见的大流行病刚刚出现时就组织快速证据评审或许用处不大,因为已知信息太少,质量过关的证据积累不足。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快速证据评审迅速得到广泛应用,今后有望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助力循证决策,推动关于非政策性问题的研究,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为实现速度与质量并重,特里科建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快速证据评审,让研究对象参与到快速证据评审过程中,针对同一问题对比分析快速证据评审和传统系统综述的结果。

  穆恩斯表示,有研究表明,快速证据评审与传统系统综述得出的结论相似,但人们仍需关注快速证据评审的局限性和潜在陷阱。由于共识性的、统一的快速证据评审方法论尚未确立,很多快速证据评审没有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方法论,这导致研究搜索过程无法复制,所得结论的差异难以解释。“走捷径”还可能造成偏误,这正是系统综述极力避免的负面影响。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公共政策教授桑迪·奥利弗(Sandy Oliver)等学者提醒,快速证据评审有“既不满足严格性要求,也不满足及时性要求”的风险;针对社会政策问题,应用快速证据评审的风险或许更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较为复杂、争议性强,且相关研究多种多样。

  穆恩斯强调,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快速证据评审都必须遵循传统系统综述的核心原则,其系统性不可打折扣。当快速证据评审偏离方法规范时,必须给出清晰详细的说明。“快速”不意味着草率和劣质,快速证据评审不能忽视或有意绕开质量保证环节,以牺牲科学质量为代价来追求速度是不可取的。而且,对快速证据评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至关重要。快速证据评审主要适用于急需循证决策的情况,而不应成为“黄金标准”,完整的系统综述依然是最具普适性的。在对结论的准确性有严格要求的情况下,传统系统综述仍是最佳选择。布雷肯谈到,平衡快速证据评审的速度与质量是一项挑战,分享经验和见解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实现平衡。当前,许多快速证据评审工作是在相互“隔离”的状态下开展的,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应在更多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交流过程中持续改善快速证据评审。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