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展离不开文明交流互鉴
2022年01月17日 09: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月17日第2331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媛

  人类社会正面临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经济困境、社会焦虑、技术恐慌与健康危机等诸多风险的叠加影响。如何理解中国全球治理愿景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时所发挥的作用?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相关学者。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意义重大

  加强东西方交流和联系,是推进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作者、英国牛津大学全球史教授彼得·弗兰克潘(Peter Frankopan)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好且唯一的方法是,创造机会互相倾听、互相学习。在疫情期间,这是困难的,但对于任何关系的良好运转而言,相互理解和信任都是必要的。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正面临挑战,其中最难的是有效避免误判。对于影响国家发展的因素,弗兰克潘表示,气候变化、人口变化、环境变化等显然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对于理解人类文明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英国剑桥大学耶稣学院中国中心主任彼得·诺兰(Peter Nolan)提出,200年来,西方主宰着全球经济、技术和文化以及全球治理,而这个时代即将结束。尽管有先进的技术,但西方的政治领导和社会大众未能共同战胜疫情。欧洲和美国正面临社会心理危机,其后果不可预测。而人类社会正面临物种灭绝、气候变化、社会不平等、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监管等共同挑战。当前,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十字路口,东西方交流互鉴的方式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关键。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马丁·阿尔布劳(Martin Albrow)认为,“中国人正在努力为世界寻找一条道路,让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共处,尊重差异,而不是塑造单一的世界文化”。尽管在交流中人们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他们可以创造出新的共同价值观,这也是文化交流互鉴的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势所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不同文明交互,相得益彰,美美与共,有益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罗尔夫·朗哈默尔(Rolf Langhammer)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方(中国)和西方(美国/欧洲)必须接受的是:虽然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是共同的,但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将是不同的。西方对个人的创造力和自由有更大的信心,东方对纪律和集体价值观有更大的信心。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成为广泛的国际共识,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这种共识有望帮助国际社会更有效地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如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教授陈淑梅认为,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正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中国将进一步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式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通过制定新规和强化现有合理规则,实现贸易规则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赢得发展空间。

  朗哈默尔感叹道:“中国让旧世界感到惊讶的是,其作为全球机构的成员,并没有屈从于最初由西方制定的规则。”英国伦敦大学城市学院贝叶斯商学院荣休教授克里斯·罗利(Chris Rowley)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重要价值。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内涵,还取决于理论枝干上的具体枝叶和花朵。应该通过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运用和具体实践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制度化。

  1月11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2年全球风险报告》。报告提出全球面临气候变化这一主要风险因素,还深入分析了网络风险、太空竞争、气候转型失序以及移民压力这四个新风险领域。面对全人类共同问题,各国应携手共进、互利共赢。朗哈默尔认为,一个国家不会因为另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衰落。对于个别国家兴衰的空洞看法起源于19世纪和20世纪。如今,这种看法已经完全过时。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以另一种力量的衰落为代价生存下来。国际社会应秉持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协同推进,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