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疫情下的社会伦理问题
2022年01月17日 09: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月17日第2331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悠然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为应对疫情,人类必须遵守新规则,对日常生活作出巨大调整。虽然人们逐渐适应了与疫情“共存”的生活,但疫情引发的伦理争论也愈演愈烈。对此,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伦理学、治理与法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休·布里基(Hugh Breakey)认为,疫情造成的各种“扰乱”,将驱使人们以新的方式思考伦理问题以及相互责任。

  疫情凸显伦理“存在感”

  布里基谈到,在风平浪静、一切如常的时期,伦理决策通常不会成为人们首要考虑的事情。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这一切,它凸显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及个人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引发了对基本生活规则的重新讨论——人类能否继续工作和学习并以何种方式继续,能去往何处、拜访何人。随着规则被改写,人们不得不思索自己在许多问题上的伦理立场。例如,是否应该乃至必须揭发破坏规则的人?不保持社交距离、拒绝接种新冠疫苗是否有悖伦理?有时,这些问题的伦理维度被弱化和忽略,因为“政策是依据科学证据制定的”。

  然而,科研发现不等于绝对真理,很多时候科学界内部也存在观点分歧。即使是在科学结论无可争议的情况下,公共决策依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关于公平、权利、生命、安全、自由等价值判断的影响。最终,新冠肺炎疫情使伦理探讨比以往更加常见,这一改变或将比疫情本身存续更久。在布里基看来,这是一件好事,它能鼓励人们更具批判性地思考自己的道德假设。

  解决伦理问题需要时间

  布里基认为,在伦理道德层面,信任十分重要。不同于以往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将信任置于日常决策的中心。对于政府、科学家、医药企业、媒体和网络平台,人们都有自己的看法,对陌生人可信任程度的判断决定着规则能否被接受。值得庆幸的是,测试可以证明可信任程度。随着时间推移,现实证据将表明假设正确与否。正如新冠疫苗虽已获得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但自面世以来,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受到许多人的怀疑。如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新冠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从伦理角度思考法律或规则时,人们可以提出许多问题。例如,这项法律或规则是否公平?是否得到恰当的执行?是否起到预期作用?是否履行了向公众征询意见的程序?公众是否理解?妥善地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一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时间。但是,在大流行病发生的背景下,政府需要立即实施响应措施。当形势本身和人们对形势的理解都在快速变化时,制定包容、公平、明智、有理有据的规则是非常困难的。当然,这不是为草率的、不公正的政治决策找借口。然而,在没有合乎伦理的妥当选择时,决策者可能被迫作出艰难抉择,而其他人则不得不应对一个存在严重伦理缺陷的世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种种变化,令许多人感到未来无法预测,生活脱离了自己的掌控。然而,对未来的预期很少成为人们思考伦理问题时的焦点。但英国哲学家、社会改革者杰里米·边沁曾提出,“扰乱”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挑战,因为人们的生活建立在预期之上。我们的决定、计划、投资都基于预期,并据此调整自己的偏好。当预期破灭时,人们不仅会遭受物质损失,还会经历自主性和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的丧失感。为遏制并最终消灭急剧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政府和公众投入了巨大成本。如此看来,动用相似规模的资源来预防和减缓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的灾难(如气候变化),也是一项非常明确的伦理责任。

  加强后疫情时代的伦理学研究

  布里基对本报记者表示,上述挑战中有一些是伦理学和政治学的长期课题。例如,如何增强政府的可信度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政府如何改善法规和政策的正当合理性等。另一些挑战则更加具体。例如,在常态化的生活遭到严重扰乱(如发生大流行病)时,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和管理公众预期。政府需要仔细思考哪些政策对公众来说行得通,哪些政策破坏了公众预期,引起人们的担忧、困惑和沮丧。当前,有待回答的问题包括:公众现在是否将政府对疫情的响应作为自己作出重大生活决定的根据?如果是这样,将产生怎样的社会和经济后果?此次疫情是否将影响未来平常时期的公众行为?这些问题需要伦理学和其他许多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共同回答。除学界外,政府也需要就这些挑战作出政策回应。

  布里基认为,对新冠肺炎疫情以及防疫抗疫政策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研究极具挑战性。由于社会变化和政策回应会对许多学科产生影响,而且待研究的现象规模庞大,正确追踪这些现象的因果关系并区分因果性与相关性难度极大。另一个难点在于,从社会各方搜集充足的信息。应对大流行病的政策倾向于满足拥有“典型”家庭和“典型”工作的“典型”公众的需求,这可以理解为——政府必须快速决策,没有充裕的时间全面考虑政策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并征询他们的意见。未来,学界应就“非典型”案例展开研究,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和政府政策对“可见度”较低的人群产生了何种影响。

  布里基表示,总体而言,伦理在社会中的作用是指引人们就正确与错误、善与恶、可容忍性与正当性进行思考、讨论、理解并采取行动。作为一门学科,伦理学研究这些判断如何形成以及应该是怎样的,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和公众仔细全面地考虑那些具有挑战性的伦理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使许多传统假设陷入混乱,迫使人们审视支配自己日常活动的规则。这一变化意味着人们不能再继续不假思索地以一切照旧的模式生活。布里基认为,在后疫情时代,伦理学将变得更加重要,使人们正确思考什么是公平的、正确的,并赋予他们找到答案的能力。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