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感
2022年01月14日 10: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月14日第2330期 作者:李仙云

  又到年末岁尾,当“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被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公布后,本年度最具网络特色的“汉语盘点”活动,迅速登上热搜,一时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在这个“造梗”的年代,新兴流行语像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家有“00后”,每次与他沟通聊天,时不时冒出的YYDS、emo,总在刷新着我的“大脑词汇库”,让我这个喜欢“纯正语言”又好阅读码字的“70后”母亲,颇有些“破防了”之感,越发觉得自己out了。其实,这些趣味生动的网络语,细品起来还真是“共情感”十足,也让生活中与之有强烈链接的场景倏然跃于眼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有幸参加了一场肢残人“体验上海温度”的红色之旅。当轮椅转动至中共一大会址,进入那一座座石库门建筑中,犹如回到了那个风雨如磐的“觉醒年代”。在党的创建史上有突出贡献的“南陈北李”塑像前,讲解员声情并茂地为我们讲解了他们“相约建党”的那段历史佳话。进入展厅,犹如穿越时空回到了当年的法租界望志路106号,观看浸入式裸眼3D视频,当年的“与会者”竟重现眼前,他们围桌讨论,共商大计,气氛热烈。行至大厅,在这早期组织星火初燃之地,看到大屏幕上,一批批怀抱梦想、肩负使命的年轻人曾在此宣誓入党,握紧右拳,他们铿锵有力地高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令人感动而泪目的事。张桂梅,这位教育者的楷模,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改变了众多山区女性的命运,面对记者采访:“您最近身体怎么样?”被十多种病痛折磨的她,挥动着缠满胶布的手笑道:“还行。”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举国哀伤,民众齐悼,那句深情的“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让人落泪。当奥运健儿杨倩在东京揽得首枚金牌,射击传奇许海峰在祝福中来了句“YYDS”。于是,当全红婵决赛跳出三个满分、苏炳添打破亚洲纪录闯入百米决赛,视频弹幕上“YYDS”像雪花般飞舞。这一幕幕震撼人心的非凡时刻,让大家的心理一次次“破防了”。

  朋友欣儿在青春年少时,因一场飞来横祸被困囿轮椅,经历了漫长如暗夜的低谷疗愈期后,原本最应该选择“躺平”的她,却开启了一场人生的蝶变与逆袭——她自学完成了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又过关斩将进入一家国企从事文员工作。逆境最是磨砺心志、激活自我小宇宙的最佳之时,几年中,欣儿在文字的世界里深耕细作,她的文章遍布期刊和报纸,文字与她,如浩渺深海中的一叶扁舟,渡她一步步驶向人生的柳暗花明处。

  这是一个追求个性与自我发展的年代,人们更喜欢用独属于自己的差异化方式来表达。这种灵感乍现如“风行草上”的快意语言,有时就像给苦乐参半的生活注入了一味调料品,让人在逗趣共情之中,也让紧绷的心灵之弦一点点松懈下来。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