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使有关开放科学(Open Science)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0月29日,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官网刊发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人本计算学系(Department of Human Centred Computing)研究员隆尼·贝桑松(Lonni Besan?觭on)等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疫情期间开放科学原则的使用程度,他们发现,虽然疫情加速了某些形式的开放科学,但要想确保开放科学原则得到最佳应用,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开放科学运动倡导研究过程的透明性和开放性,以及与民众进行无障碍的研究交流。疫情的发生使开放科学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并催生了更严格的审查手段,导致一些出版商、资助者甚至是学者提出反对意见。但是,这也成为一个契机,促使人们重新重视开放科学,希望能借此推动更加开放的研究实践。在开放科学的范畴内,主要存在开放存取、开放数据、开放资源和开放同行评议等原则。
疫情的发生推动了开放存取的发展,一些出版商开始单方面免费提供与疫情相关的研究论文,这对于及时应对危机至关重要。然而,出版商提供的开放存取论文并不能完全体现疫情应对的研究。同时,其潜在的任意性与临时性,也混淆了更稳定和可持续的开放存取出版形式的价值。另外,预印本作为开放存取的组成部分,在疫情期间数量激增。但作为未经过同行评议的作品,预印本的科学有效性尚待确认,加之媒体需求的高涨,不专业的分析会增加产生虚假信息的风险。
开放数据和开放资源是指可以对相关存储库中的所有数据和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但从目前来看,开放数据并非常态。例如,英国权威科学期刊《柳叶刀》曾宣布撤回一篇颇具争议的论文,理由是作者无法保证原始数据源的准确性。研究人员认为,在不涉及隐私和安全问题的情况下,期刊应把开放数据和开放资源作为默认选项。当数据不能公开分享时,出版商和作者应同意第三方介入,检查数据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这不仅完善了审查过程,还能提高研究的可重复性,加速新知识的产生。
开放同行评议并未受到疫情的影响,但如果能够进一步采用开放评议者报告的形式,则可以有效提升学术交流的可信度。通过分析12000多篇论文的提交与接收时间间隔,研究人员发现,有近700篇论文在一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已经被接收。在此情况下,公开评议者报告将有助于读者了解整个评议过程。
贝桑松等人的研究表明,疫情突显了开放科学的诸多有益方面,但这些方面并不总是能够得到充分彰显或最佳应用。当然,民众对开放科学关注度的提高为科学家更好应对这一问题提供了机遇,促使其更广泛地与民众分享开放科学的理念,并朝着塑造更好科学的方向继续努力。
(王俊美/编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