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学术出版语言多样性
2021年09月06日 08: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9月6日第2245期 作者:陈禹同/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美国西北大学官网8月31日报道称,该校工程学院学者兰娅·K. A. 维尔克(Ranya K. A. Virk)等人在美国期刊《科学政策与治理》上发文呼吁,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应缩小英语成果和非英语成果间的鸿沟,增进全球科研交流。

  文章表示,大多数研究人员使用英语发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的研究成果,这是自然科学研究的现状。同时,因缺乏受过专门科学技术训练的翻译者,而研究人员又很难简单地通过翻译软件等工具将非母语的学术研究成果翻译成准确的内容,所以出版语言多样性的匮乏严重限制了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与应用。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英文期刊很少引用中文期刊上的论文,导致其他国家研究人员对相关问题做了重复研究。

  维尔克认为,尽管研究人员在非英语出版物上发表了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但该成果在引用量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只重视英文期刊上的研究成果,不利于科学信息的有效交流,也会给科研工作者了解非英语研究成果增加障碍。此外,创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学术出版氛围,有助于让不同国家研究人员的观点、语言和文化更好地得到利用。

  目前,使用多种语言出版的学术刊物较少,而这样做的刊物往往需要作者承担较高的翻译费用。文章建议,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改善出版语言多样性的问题。例如,由政府提供翻译补贴,资助研究人员在发表英语研究成果的同时,选择其研究领域最常用的三种非英语语言中的一种,对文章进行翻译并发表。

  维尔克表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在增进学术多样性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帮助更多的女性和少数族裔研究人员加入其中。相比之下,学术通用语言多样性的问题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陈禹同/编译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