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科研评价体系多元化
2021年07月26日 09: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7月26日第2215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俊美

  当前,科研人员面临“不出版,就消失”的单一化评价压力。在世界各国的科研评价体系中,论文的发表数量和影响力等指标都非常重要,关系到科研人员的学术成就和地位,同时与个人职称评定和晋升息息相关。7月19日,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官网发布的荷兰蒂尔堡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哈利·范·达伦(Harry van Dalen)的研究成果称,当前学术界“不出版,就消失”的学术成果输出方式与科学创新的内在驱动目标不符。达伦主张采用一种更侧重输入和促进科学创新的学术管理形式,培养具有“思想品味”的学者,破除“唯论文”的不良导向。

  遵从评价指标成为主导策略

  长期以来,在一些西方国家,学术界一直被认为是受关注度和所获奖励都极端不均的行业。有学者认为,让非市场化的激励因素在科研与学术共同体中占据主导地位,有助于科研人员解决重大科学难题,并因此获得同行认可。因此,应该让非市场化的激励因素成为最受学者重视的激励因素,而让金钱或就业等激励因素退居次要地位,仅作为附带的好处存在。然而,近些年各行各业的竞争加剧,学术界也不例外。许多非市场化的激励措施已经逐渐被市场化的激励措施取代,各类影响科研资助、收入和就业的评价指标占据主导地位,遵从评价指标已成为学者的主导策略。

  从目前来看,学者必须通过学术成果来证明自身价值的评价体系,被政府、高校及学者个人广泛接受。达伦的调查显示,发表学术作品是学者的主要压力来源,争取科研资助、教学、行政事务等都排在其后。一些希望晋升为助教、副教授的学者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在教授群体中,也有接近60%的人表示,发表论文的压力不小。

  现行评价体系带来压力

  达伦对一些荷兰经济学者进行了调查,试图研究“不出版,就消失”是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约有2/3的受访者认为,这种压力有一定好处,但也会产生严重的坏处,如学术不端或忽视现实问题。仅有1/3的受访者认为,这种压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总的来看,很多学者对“不出版,就消失”的理念持怀疑态度。

  适度的压力是有益的,但如果在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成为唯一目标,就会对学者产生害处。这种基于单一评价体系的竞争,将会推动学者热衷于发表文章,而非科研或创新。在达伦的调查中,63%的学者认为,大学不关心他们发表作品的内容,只关心发表在哪些刊物上和发表数量。关于发表文章的刊物级别、数量和内容的评价规范可能导致学者退出学术竞争。调查中确有33%的学者表示,因为面临发表成果的压力,他们考虑过离开学术界。

  越来越多的学者把心思花费在如何发表文章上,却不在论文内容上下功夫,由此引发学术不端等行为甚至被期刊撤稿情况时有发生。有研究显示,比起竞争较弱领域的论文,一些竞争激烈领域的学术论文更有可能造假。澳大利亚开放存取战略团队负责人弗吉尼亚·巴伯(Virginia Barbour)表示,学者面临着发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的巨大压力,而顶级期刊的数量非常有限,由此导致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无法发表、阻碍了跨学科研究、对非论文类研究成果缺乏认可等问题。更糟糕的是,有的学者为了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可能在科研诚信和标准方面做出妥协。

  除此之外,“不出版,就消失”的理念还会影响学者的写作感受。英国萨里大学高等教育高级讲师玛丽安·赫伦(Marion Heron)表示,如果学术写作的最终目的是出版,那么这一理念会掩盖学术写作过程的大部分价值,还会减少学者个体发展与协同创新的机会。赫伦等人采访了7位处于不同职业阶段的高等教育领域学者,并要求他们反思在学术写作中面临的问题。研究发现,一切以出版为目的的学术写作过程都会有损学者的创造力,同时制式化的写作内容也会对学术写作感受产生负面影响。

  培养具有“思想品味”的学者

  从目前来看,学术界普遍对现有的评价指标感到不满,但却无力改变现状。达伦解释到,首先,评价指标已成为大学商业模式的一部分,无法去除。其次,如果要完善现有评价标准,就要涵盖社会相关性、开放科学等更多新维度,这些更为精细的指标会带来更多的管理困难。

  现代大学如何在不诉诸评价指标的情况下得到最佳管理效果?达伦表示,迄今为止,大学最为重视的是如何选择和教育能够发表成果的人,而不是如何培养具有“思想品味”的学者。因此,当下和未来的学者会在不断变化的指标、利益集团等因素的推动下成为没有特色的科学家,只会沉迷于完成指标。达伦建议,改变治理方式,寻找现有评价指标的替代方案,即筛选、培育具有“思想品味”的学者,并使其社会化。如果大学想要努力争取科学创新,就要重新获得自主权,这一步要从选择真正懂得科学的管理者开始,同时要吸取“不出版,就消失”的经验教训。

  巴伯认为,学术界的激励和支持机制应旨在促成良好的学术实践,而非催生偷工减料等行为。目前,同行评议是学者在发表论文前评估论文的主要工具,但它无法解决学术界所有的欺诈或草率问题。如今,学术界正在努力寻求推动良好学术实践的手段,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团体聚在一起,共同制定科研规范与可重复性标准。此外,许多技术创新手段的应用也会提高科研的可靠性,开放存取就是重要手段之一。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