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大学去殖民化问题
2021年07月19日 08: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7月19日第2210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晓真

  近年来,“去殖民化”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政界、教育界的一项热点议题。而关于大学应如何推进去殖民化,也遭遇了激烈讨论。在学者们看来,大学应反思课程和研究中的结构性种族主义问题,采取积极行动,帮助社会对抗固有偏见、歧视和不公现象。

  打破西方知识垄断

  “去殖民化”运动并非最近才出现,但在“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蔓延全球后,要求对课程进行去殖民化以及在大学中更广泛地对抗种族主义的呼声日渐高涨。任职于法国格勒诺布尔高等商学院、专注跨文化研究的美国人类学家米歇尔·米莉(Michelle Mielly)表示,历史上,由于大学承诺遵循思想自由、机会平等,在去殖民化议题上可能会被免于指责。但一些种族歧视事件的发生,让人们进一步关注到了社会普遍存在种族不公现象,而且大学中仍旧存在结构性种族主义问题。

  虽然很多学校采取举措响应去殖民化运动,但这些举措还停留于个例,且没有形成规则。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公平与包容中心种族权益工作负责人索菲亚·阿克尔(Sofia Akel)表示,大学要真正实现去殖民化,必须是由内而外的,要反思和重建以西方为中心、从殖民视角出发的课程和研究,要敢于挑战等级制度和西方对知识的垄断。《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开展过一项调查,当被问及对“课程去殖民化在高等教育中重要性”的认同程度时,346名受访者中有52%表示强烈认同,19%表示认同。

  拓宽多维研究视角

  很明显,改变大学内部的既定架构需要时间,不会一蹴而就。阻碍大学去殖民化进程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不是所有教职工都对去殖民化的观念深信不疑,因为他们并不理解这将会导致什么。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的调查中,很多受访者表示对如何采取行动缺乏了解。当被问及倡导者是否明确阐述了去殖民化在实践中的含义时,约42%表示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只有32%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副校长肖恩·尤恩(Shaun Ewan)认为,把多样化与去殖民化联系起来是必要的,因为二者都试图将特权从较小的精英群体手中转移到更加多样化的人群中。美国爱荷华大学社会学副教授杰西卡·维尔伯恩·佩奇(Jessica Welburn Paige)也认同这一观点,在她看来,美国大学去殖民化目前最大的阻碍是缺乏多样性,且专业层级越高多样性越低,大多数白人群体所持的观点仍是主导性观点,人们并未真正意识到制度改革的价值。

  有些怀疑论者担心,大学去殖民化会推翻维系了几个世纪的学术经典。对此,去殖民化的拥护者表示,去殖民化重点在于增加声音,而不是消除声音。阿克尔表示,去殖民化不是抹去白人历史,而是拓宽视角。如果让种族成为决定研究内容的原则,这不仅具有误导性,还违背教育的基本目标。

  去殖民化应因地制宜

  面对规模庞大的可供选择的资源,如何决定在课程中教授哪些知识?学者们认为,去殖民化要基于不同国家国情和学术背景,不能“一刀切”。

  尤恩表示,大学去殖民化应因地制宜。例如,关于如何将原住民知识融入课程,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非洲国家等都存在着不同的情况。虽然无法做到涵盖一切,但可以让学生知道除了其所接受的知识范式之外,还有其他不同的知识范式。此外,对于一些学科而言,向学生教授相关的学科教育历史也很重要。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安全、领导力与发展教授芬米·奥洛尼萨金(Funmi Olonisakin)表示,作为一位非裔女性学者,她曾被学生问及在其教授的国际和平与安全课程中为何没有非洲女性的案例。于是,她开始教授这门课程的历史沿革,让学生了解学科的演变,例如谁的观点在什么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等等。

  实际上,学生是推动去殖民化的重要力量。奥洛尼萨金表示,学术界在设计课程时,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不应创造身份等级,也不应让任何人感到被排除在所学知识之外。她还强调,要重视倾听国际学生的声音,关心他们的语言、背景和经历。大学应致力于弥合不同族裔学生的学术表现差距,这也可用于衡量去殖民化成功与否。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