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研究人员科研伦理教育
2021年06月21日 09: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6月21日第2190期 作者:王俊美/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社会科学空间网站近日发文称,近年来,印度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出台了大量旨在维持与提高科研质量的举措,对研究人员强化科研伦理教育,以应对全球其他国家对印度研究人员论文质量的担忧。

  文章作者、印度哈里亚纳中央大学内部质量保证小组负责人桑托什·C. 胡拉戈巴里(Santosh C. Hulagabali)表示,印度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出台的措施在培训研究人员如何避免掠夺性研究和出版的同时,引发了更多疑问。例如,研究人员是否应该将科研伦理作为博士研究计划中的必修课,这一课程能够产生多大作用,如何评估研究人员对于科研伦理的学习与实践情况等。尽管存在诸多顾虑,印度各大学还是在有序地推进这一课程落地。哈里亚纳中央大学也实施了这一政策,并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反馈。

  胡拉戈巴里等人开发了一个4A框架,用于评估科研伦理培训对研究人员产生的影响及其潜在意义。第一是出勤率。几乎所有博士生都参加了课程,并与专家进行了长时间互动。该课程还促进了专家与图书馆团队的持续互动,从而引发了大学内部关于出版伦理的更广泛讨论。第二是作业。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被安排了作业,他们需要探究在线学术文献、评估文献来源,并学会如何在日常研究工作中恰当地使用这类资源。这些作业涉及查找同行评审期刊、识别假期刊、搜索索引数据库与网站等方面,以帮助学生了解出版不当行为。研究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够辨别掠夺性出版与定性出版。第三是答卷。虽然考试成绩不应成为检查课程或教学效果的唯一参数,但了解学生是否已经理解课堂教学和课程材料的基础知识同样重要。经过答卷检查后评估人员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科研和出版伦理有很好的理解。第四是课程交付评估。在课程结束时,学生被要求以5分制对整体课程进行批判性反馈和评论。最后的打分表明,学生不仅认为该课程对个人技能提升有所帮助,同时对教授该课程的专家产生良好印象。大多数专家都是经验丰富的图书馆专业人员,大部分课程参与者表示,该课程凸显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作为未来的科研合作伙伴和推动者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参与者的反馈进行分析,胡拉戈巴里总结出三条经验。第一,尽管有些课程内容有所重复,但印度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精心设计了课程,提供了有关科研伦理的实用知识。第二,大多数学校都邀请了印度其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图书馆专业人员和信息科学专业人士,他们能够为学生带来有关学术交流的实践知识。第三,课程设计的作业类型能够帮助学生从实际层面学习,尤其是课堂练习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个人专业之外的技能。

  胡拉戈巴里认为,当相关专家使用创新教学法,教授精心设计的课程,并进行持续性评估时,科研与出版伦理内容的传授是有效的。但是,考虑到掠夺性出版的增长趋势和复杂性,有必要将此类战略性政策扩展到博士生群体之外。而此类举措能否真正转化为未来符合伦理的科研行为,还需要进行长期评估。与此同时,高等教育机构和学术机构有责任创建学习场所,以推动和鼓励符合伦理的科研与出版实践。

  (王俊美/编译)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